智瑤再調上去一個“師”的兵力,為的就是吸引敵軍進行增援,要麼就是讓敵軍停止交戰。
如果諸侯進行增援,原軍可以在對方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前消滅更多聯軍。
換作諸侯不派遣援軍?智瑤就全殲已經參戰的敵軍,再創造出一個能夠好好立起營寨的環境。
智瑤抬頭看了一下天色。
太陽已經移到了中間偏西的位置,時間應該是未時四刻(14點)左右?距離天黑還有兩個時辰以上。
智瑤舉起了手裏的一個玩意湊到眼前。
這玩意除了望遠鏡還是什麼?
燒玻璃嘛,幾乎是每一個穿越者都會幹的事情之一,智瑤提供相關的概念,智氏足足花了六年的時間才將合格的玻璃搞出來。
製作望遠鏡的玻璃要求會更高一些,又是花了兩年時間才出現成品。
想當初,智瑤“發明”紙張也是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
這還是智氏家大業大,足以說明從無到有的難度。
通過望遠鏡觀察,智瑤能將分別站在巢車之上的諸侯看得比較清楚。
諸侯一個個看上去表情非常嚴肅,像是早知道晉人能打……,不對,應該稱呼原人了,就是原人這個稱呼聽著有點怪。
隻是換了旗號,戰袍都沒有變,諸侯卻是發現對麵更能打了!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地方。
化家為國之後,智氏固然獲得了好處也迎來了危機,治下的人其實也是一樣的。
說句比較操蛋的話,原國現在的大多數人,他們希望戰事的規模能更大一些,好讓自己變成受到征召的一員。
正在服役的這一批人,他們則是希望戰事能夠一場接著一場爆發,有更多可以立功的機會。
這種情況之下,希望能夠建功立業,原軍將士怎麼可能不賣力拚殺,肯定會比以前展現出更強的戰鬥欲望。
“撤兵嗎?你們撤不下去了。”智瑤將視線轉到了孫武身上。
能看到孫武頻繁地發布指示,原軍在調動中將敵軍給圍了起來,諸侯不派出增援部隊解救的話,八九千人真的要被消滅了。
與此同時,趙氏的騎兵有試圖幫友軍解圍,他們卻是高估了自己,同樣也低估了原軍的騎兵,丟進去三五百騎兵之後,趙毋恤下達了撤兵的命令。
這種嚴肅的場合之下,有那麼一個地方卻是看上去帶著搞笑色彩。
越軍和魯軍合起來約是一萬左右,不知道誰作為他們的指揮官,能從進軍的各種姿態看出一種猶豫不決。
智英率三千騎兵出現,直接讓越軍掉頭就走,遭到丟下的魯軍稍微再前進一段距離也是轉身就跑。
敢在碰上騎兵以後背相對?跑得慢的魯軍被一支又一支箭射倒,後麵更是被原軍騎兵追上去,變成了一場銜尾追殺。
好歹是越軍發現那種情況原地重組隊形抗住了一部分壓力,要不然三千多魯軍不知道能活著逃回去多少。
越軍和魯軍頂著不斷射來的箭矢小心翼翼退卻,他們的出場也就變成了搞笑。這一幕卻沒有吸引多少人的關注,大多數人在看的是酣戰正烈的另一邊。
孫武顯然在玩花活,能用最猛烈的攻勢消滅逗留在戰場上的聯軍,偏偏一再給予他們突圍的希望,看著就是想吸引諸侯派兵援救。
不出意外的話,今天的交戰大概就是這般模樣?
“寡人以為今夜楚軍便會退兵。”智瑤回到了帳篷,召喚來沒有軍務的高層。
一眾人聽了表情各異。
楚國君臣會那麼幹嗎?其實,楚國這麼做並不是一次兩次了。
智瑤繼續說道:“當是退兵宋境之南,抑或明歲大軍北上?”
僅是下午一戰不會完全打崩諸侯的信心,他們都有眼睛,腦子沒壞也知道這一戰沒有勝算,必然是要做更充分的準備,它日再與原國一戰。
範蠡說道:“如此,非是好事。”
當然不是好事。
那樣一來,原國的立威之戰沒有打成,無法威嚇列國不敢輕易侵犯。
下一次聯軍再來,一定是他們做好了更完善的準備,戰事規模不會小!
一旦楚軍真的夜奔,原軍當然能夠施以針對,哪怕無法全殲,肯定也能消滅不少。
可是,無法在這一戰威嚇諸侯,接下來還有更大規模的交戰,乃至於會進入到使用各種手段,幹擾乃至於破壞對方國內穩定的時期。
“諸侯大多就在這裏,留住他們,不怕本土不來救!”
智瑤現在需要思考怎麼將諸侯留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