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舉世攻智(2 / 2)

文種稍微一愣,再苦笑說道:“聖明不過唐侯。”

楚國還有一個“雍丘會盟”沒有舉行,看似近期頻繁與各諸侯接觸很正常,要談的事情其實也沒有變,由想要重新爭霸,變成合縱攻唐而已。

關於楚國想要重新爭霸那件事,智瑤也是在重新恢複理智才反應過來。

所以說,做人不能飄,完成一個大目標的時候,也許危機已經降臨了。結果卻是因為人太飄,凡事自以為是,沒有察覺到危險的來臨,不止鬧得功敗垂成,直接給闔家入土了。

智瑤笑著說道:“非寡人聖明,乃是……”

文種心想:“有其他諸侯派人過來知會,還是唐瑤想要誤導我?”

真有諸侯派人告知智瑤相關的消息,並且不是一兩個諸侯,第一個派人過來的是鄭君易,著實是令智瑤感到有些意外。

隨後,宋君欒派人到智瑤這邊講了楚國正在進行的聯合。

智瑤本以為有什麼勾連會是宋國第一個派人知會,真的沒想到會是鄭國。

這一下,越國也有文種過來,等於說幾個有點實力的國家,獨缺一個秦國,要不然就是全把楚國賣了。

對了,魯國算是有點實力的國家嗎?也許算得上,他們畢竟能征召出兩個“軍”,也就是兩萬五千的戰兵部隊。隻是魯軍的戰鬥力真心不怎麼樣。

智瑤對文種說道:“請告知越君,唐國並無幹涉越國意圖。”

什麼意思?

就是之前智瑤作為晉國“卿”時期在“黃池會盟”對越國的約束不作數了。

那是晉國一“卿”對越國的約束,關唐國一國之君什麼事,對吧?

文種行禮致謝,又說道:“屆時若有我軍,絕非寡君本意。”

楚國要搞聯軍,同樣是南邊國家的越國,他們除非是想跟楚國開戰,要不然總該應付一下的。

智瑤沒有給予回應,轉而問道:“越國可有恢複運河開掘意願?”

文種答曰:“絕無此事。”

吳國的夫差挖掘運河是為了方便北上,目下吳國已經沒有了,越國繼續挖掘運河就代表同樣有北上的意圖。

那麼,不管越國會不會將運河的後續工程完成,文種給予智瑤的答案隻會有一個。

智瑤不信,隻是清楚短期之內越國不會恢複對運河的挖掘,沿途的城池大概也沒有能力繼續修築。

文種像是純粹過來告知智瑤關於楚國在說服諸侯組建聯軍的消息,說完不作停留就離開了。

會是文種過來的原因,還是智瑤認得文種那張臉,換作其他人過來想取信會有點麻煩。

啟程歸國的路上,智瑤在一次駐紮休息時,將勾踐派文種過來告知的事情講了出來。

“越國並非好意,乃是深怕我與楚國無有酣戰也。”司馬穰苴說道。

另外的人也是表達相同的意思,無非就是越國想要唐國跟楚國的戰爭打得更凶一些,越國好趁機休養生息。

其餘諸侯?他們大概也是希望楚國跟唐國能爆發大戰,最好是直接一打就不死不休。

司馬穰苴說道:“楚若北上,約是三五載後?”

應該是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

畢竟,楚國還在內亂,他們也需要奪回被吳國占取的土地。

那麼就變成了唐國跟楚國在賽跑,誰先解決內患就更占據更大的優勢。

智瑤掃視眾人一眼,說道:“此次歸國,可知寡人為何取此路線?”

他們走的是途經曹國舊地,再進入衛地。

可能有人知道,也可能沒人不知道。

知道的人裝傻,不知道的人就是不知道。

智瑤徑直往下說道:“滅魯也!”

魯國君臣還在“雍丘”參加楚國舉行的會盟,並且還有七千五百魯軍也在南邊。

聽到答案的人,大多數露出驚訝的表情。

司馬穰苴率先出聲,說道:“宋國、鄭國、越國皆愛我,獨有魯國知而不告,實有亡我之意之心,合該滅魯國祚。”

這麼說,好像也沒有錯,是個能拿得出手的理由。

真正的事實是,智瑤想跟諸侯繼續玩複古遊戲,偏偏楚國帶頭要合縱攻唐。

大戰已經不可避免,戰爭為什麼不能是在魯國境內進行?

說白了,楚國主導的“雍丘會盟”應該已經進入尾聲,合縱攻唐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智瑤才不願意被動等待聯軍,唐國最應該做的是逼迫沒有多少準備的聯軍倉促北上,進入到唐國預設的戰場。

至於他們為什麼沒有在宋國就動手?要知道有越多勢力的參加,做什麼事情就越拖遝的真理嗎?

“曆史上亂戰是由三家分晉開始?這一次,由我來開啟新的大時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