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在身體素質上有硬性要求之外,選拔的標準之一就是負重五十斤能跑三十裏再立刻投入作戰。
其中讓智瑤比較關注的是“魏武卒”不止要能使用長短兵器,魏氏還要求武裝一張兩石以上的弓。
等於說,魏氏想要的是能穿重甲,可以使用長短兵器,也要掌握射藝的士兵。
這樣的一支軍隊,不止注重防禦力,乃至於將奔襲和遠程攻擊能力都考慮了進去,一旦被練成的話,無疑是魏氏所有敵人的噩夢!
“看來……,我必須想出應對方桉了!”智瑤知道一點,新的一輪軍事競賽又開始了。
智氏的常備軍數量從一開始的三千,增加到後麵的五千。
其實,五千個脫產者真不是隨隨便便哪個家族養得起,再加上需要提供軍事裝備以及平時的耗費,好多國家都不一定能負擔得起。
智氏負擔五千數量的常備軍,不算是到了極限,隻是智瑤認為再增加數量就真的要考慮能不能負擔了。
既然不能再增加常備軍的數量,麵對魏氏搞出了新花樣,智氏該怎麼去應對?
“我家或可效彷一二?”智徐吾說道。
怎麼效彷?學魏氏也搞選拔,製定自己的標準,再分配土地嗎?
搞重步兵方麵,智氏的條件要比魏氏具有更多優勢,僅是甲胃的生產速度和成本就能全麵碾壓魏氏。
畢竟,智瑤建設“鄴”城不是白搞,三天的裝備出產量,頂得上魏氏一個月賣力的製造。
至於說裝備質量什麼的?魏氏走的是皮甲路線,跟智氏走鐵甲不是一回事。
然而,上麵那點,很快就會證明錯了。
智瑤比較鬱悶。
學魏氏先分配土地,豈不是跟立功得賞起衝突?肯定會打擊智氏內部的立功熱情。
“魏氏那樣弄,到底是征兵製,還是義務兵製啊?”智瑤著實困惑這點。
目前時代的各個國家,搞的是義務兵製。也就是無償為國家效力……,不對,也不是無償,原因在於不是誰都有資格成為士兵,軍官或士兵的納賦是抵消該交的稅。
硬要有個稱呼,春秋時代的軍隊或許該稱為“賦役製”。
魏氏這一次的動作不止智氏關注,其餘家族肯定也會進行重視,到底會有什麼舉動則是看各自的硬實力了。
比如說,狐氏想要相彷魏氏,他們一來缺乏足夠的人口,再來就是持有封地嚴重不足,根本無從效彷。
這個也是其餘家族都知道智氏有常備軍,他們卻是沒有跟著搞出一支常備軍的原因。並非不想模彷,純粹就是他們的家族生產力根本無法支撐。
簡單的一個比較,智氏生產一套甲胃花費是一,其他家族哪怕能生產,他們的花費則是三以上。這個就是技術帶來的成本問題,別說他們根本沒有像智氏那樣掌握先進的冶煉技術以及相關金屬配方了。
上述那點可以從著甲率來比較。
在布麵甲正式出產之前,智氏的著甲率達到七成左右,以紙甲的裝備數量最多,再來是鐵甲,相反皮甲、木甲、藤甲幾乎看不到。
以追求防禦力著稱的魏氏,他們的著甲率其實才三成,精銳以皮甲為主,其餘則是木甲或藤甲、竹甲。
魏氏都隻有三成,其餘如韓氏、鍾氏、狐尤就更少了。
其餘的列國也是那樣,著甲率並不太高,並且穿甲的士兵並不被集中,分散在各個家族充當自己的絕對精銳。
在這種情況下,智氏成了最不怕箭雨覆蓋的家族,沒有之一
武器裝備的打造隻是其一,其餘家族可沒有智氏的富足,等於根本無力養一支常備軍。
一次飲宴之上,智瑤聽到魏駒對自己講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大約是他們在鐵甲的研究上有了突破,希望智氏不要有所誤會之類。
鐵甲?
曆史沒有被智瑤改變的話,中原地區率先大批使用鐵器的確實是三晉,以趙國的鐵器質量最好。
智瑤覺得莫名其妙不是其它原因,老智家又不能阻止其他家族對鐵器進行研究,他們想用鐵打造甲胃也不可能阻止。
當然了,其餘家族可以研究和製造,一旦想要搶奪市場份額則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