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了最高指揮官,楚國的好些貴族發現戰局崩盤,有鬥懷約束的時候還要硬著頭皮頂上去。
當有人發現連鬥懷都失去了蹤影,開始有貴族帶著自家的士兵掉頭就跑。
一家跑了?其他家族的貴族明知道要輸,會思考留下來繼續堅持是不是有必要,又或者值不值得了。
兩軍交戰打不贏不可怕,最為可怕的是失去了信心,再出現本方有人潰逃的現象。
一旦有友軍逃跑,並且是大批量的友軍在跑,本來還想堅持的人會心中動搖,失去約束就會演變成為全軍崩潰了。
智瑤在發現楚軍開始出現潰逃現象後,對智徐吾說道:“招降罷。”
“諾!”智徐吾應道。
在智瑤決定納降時,交戰已經持續了大約一個時辰,戰場向北延伸了大概八裏左右。
他們這邊勝敗已定,魏氏那邊則是還處在激烈交鋒之中。
魏氏麵對的敵人不止來自範氏,還有相當數量的楚軍。
範氏跟魏氏打得有來有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範氏占了優勢。這點並不奇怪,首先是魏氏因為應付的場麵太大,導致魏駒麾下的兵源素質參差不齊;再來便是範氏的人很清楚自己麵臨的處境,他們已經完全輸不起,哪怕知道會輸也會咬牙帶走更多的敵人。
說白了,輸不起的範氏唯有剩下拚命一途,不管是麵對智氏,還是麵對魏氏,其實都一樣。
其間當然也會存在區別,範氏碰上趙氏拚命的決心會是最堅決,對上交戰了一點多的魏氏也願意拚命,韓氏在範氏的待遇跟魏氏差不多,會讓範氏最缺乏拚命心態的家族是智氏。
所以,一樣是要拚命,劉陽選擇的交戰對象是魏氏。
在劉陽看來,智氏和趙氏和平不了太久,今天一定要死很多人的話,智氏還是少死一些,保存最大的實力留在以後去跟趙氏相互針對。
楚軍對上魏氏,發揮出來的戰鬥力同樣不咋地,遭到了魏氏的連串暴打。
如果是有非交戰方在場,會得出一個結論,同出晉國的智氏、魏氏和範氏戰鬥力保持靠譜狀態,楚軍戰鬥力的上限和下限還是以往那麼飄忽不定。
不是什麼冷笑話,完全是楚國自有國情跟在。他們最精銳的部隊當然是那一支“左右廣”,再來就是楚國排行靠前的公族,然後是排行靠後的公族,再來就是各地的貴族私軍。
同時還有一點,目前楚國是公族強勢,還不是戰國時期各種封君強力的時期。
當前楚國有封君,隻是封君的數量不多,封號大夫的數量更多一些。
進入晉國境內的楚軍素質參差不齊,再由太多的“事故”在打擊士氣,更是瓦解了指揮係統,任何一支對軍遭遇這樣的情況不敗才是稀奇。
“楚軍敗矣!”劉陽的心沉了下去。
智氏的部隊正在納降,很快就能空出手來幫助魏氏,到時候就是範氏以及其它楚軍倒黴的時候了。
“智氏得勝矣!”魏駒同樣對戰局的發展進行掌握。
間伯說道:“智氏世子也來。”
是的,智瑤搭乘的戰車在向魏駒這邊馳騁,隨行的還有約一個“旅”的兵力。
魏駒說道:“是否納降?”
間伯思考了一下,答道:“對楚軍可,範氏毋需。”
魏駒稍微愣了一下,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笑吟吟地說道:“瑤此來為何,已被你料中?”
不要忘了一點,智氏跟範氏不是死敵,同時魏氏嚐到了跟士皋夷合作的好處,別提魏氏當前最大的威脅是來自趙氏了。
“駒。”智瑤先招呼了一聲,靠近了才繼續說道:“招降楚軍罷。”
沒提到怎麼處置這一支範氏的部隊,看智氏已經讓出了一片區域,其實完全就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智瑤也就這樣的態度,沒有得到魏駒的回應,隻能說劉陽的命不好。
劉陽最好是眼睛擦亮一些,事後再懂得做人一些,不然下一次範氏可就沒有這等待遇了。
其實一開始魏駒不懂智瑤的意圖,還是在間伯的低聲提醒下才後知後覺搞明白。
在接下來,魏氏開始放緩了對範氏的攻擊,轉為對楚軍加強了攻勢。
一直在眼觀八方耳聽六路的劉陽,他本來就對戰場上智氏空出缺口有點猜測,再看到魏氏放緩攻勢,盡管不是百分百確認,多少是猜出了一點什麼。
“智瑤與魏駒共處一車?”劉陽大致上明白是剛來的智瑤對魏駒講了什麼話,才有了魏氏大軍後來的動作。
好像能撤出戰場了?可是劉陽內心裏無比踟躇啊!
楚軍要是被全殲,又或是損失慘重,範氏卻能保有大部分實力撤離,楚國會怎麼看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