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共甘共苦難有效的年代(2 / 2)

他們未必明白智瑤為什麼要跟眾人一塊接受訓練,對於智瑤能夠堅持卻是感到極度的驚喜。

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人願意吃苦,還是有目標的去吃苦,代表這個人有自己的追求,並且表現出真正能吃虧就預示著這人未來的成就不會低到哪去。

另外,智瑤並沒有在言語上公布自己會跟士兵一起接受訓練,幹卻是在幹那種事情。

沒有嘴炮,有在身體力行,盡管從開始到現在都有些狼狽,還在堅持就是對受訓人員一種最大的精神鼓舞。

“公孫因何如此?”子路低聲問道。

程朔並不知道智瑤為什麼要這麼做,壓低聲音說道:“雖不知,有益也!”

跟士兵一起同甘共苦可以得到軍心這種事情,相關的道理並不難讓人明白,類似的理論卻是從來沒有人提起過。

往知識層麵來講,跟士兵同甘共苦也是兵法的一部分,能在春秋時代有多大的效果則是暫時屬於未知。

春秋時代能夠成為士兵的人,他們不是“士”就是“徒”,得到召喚進行納賦跟家主是一種“契約”關係,牽扯到義務和責任,想要的是保證自己的特權,獲得上升的渠道。

因此吧?作為主人依靠的是一種“社會價值”和固定的三觀,去驅使士兵為自己賣命。

換個說法,到現代之後為國效力是一種絕對正確的思想,春秋時期有資格成為士兵的群體為家主效力也是當代絕對正確的思維。

智瑤清楚且明白自己不用有更多的表演,隻是依靠身上的血統在天然上就能獲得很多人的效忠,還是想要更進一步收割他們的忠心,同時也是鍛煉自己。

年紀隻有十五歲的智瑤表現得有點糟糕,看看士兵能從他們的眼眸裏觀察到對智瑤除了敬畏之外存在尊重。

下位者敬畏上位者?從古至今便是這般。

尊重卻不是與生俱來,需要來自後天的各種努力,得到認可尤其關鍵。

“公孫,半月開革便有三百二十人。這……”子路有點遲疑了。

那些被開革的人未必有犯下什麼大錯,可能隻是對某條指令存疑,執行起來不是那麼幹脆利索,後麵就是競爭中淘汰了。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僅是每天的體能訓練就要開革五十人,十天就會有五百人出局。

沒有誰跟智瑤同桌吃飯,他盡管感覺超級惡還是吃得慢斯條理,顯示出了大家族子弟的涵養。

在場沒有任何人夠資格跟智瑤同桌吃飯。他要是真的表現出不在乎身份跟誰都能廝混到一塊,以當前時代的特殊性來看,得到的不會是喜愛與讚揚,相反會因為太離經叛道而失去很多人的愛戴。

桌是一種矮桌,離地麵約有四十厘米左右,恰好是屈膝跪坐後讓人很舒服的高度。

座位則是一種草席,直接就鋪在了泥土地上。

這裏是智瑤吃了辦學堂的教訓,不想再鬧出太尷尬的事來。

什麼尷尬的地方?當前時代沒有內褲,並且人們穿的是一種“裙”款式的衣服,裏麵沒有再穿一條長褲的話,坐高一點再岔開腿,畫麵簡直不要太美。

必須還要了解到一點,目前的戰袍有帶長袖,戰時才會一圈圈地卷著並拿繩索或布捆起來固定住;衣擺也比較長,類似於一種比較寬鬆的連衣裙,需要有一條腰帶來束腰,同時也將衣擺給卷到腰帶上。

與戰袍搭配的是一種束褲,晉軍就是身穿紅色的戰袍和黑色束褲的外觀,甲胄會因為不同的材料做成而呈現不同顏色。

跑了十五裏的人,過程中還有不少是山地的地形,一個看上去早就服飾有點淩亂,累的時候可以不在乎,緩過氣來又吃了東西,沒有誰去忘記整肅自己的衣著。

“如我新製衣袍以為著裝,可否?”智瑤以前還沒多麼覺得,親自參與訓練覺得舊有穿著有點麻煩。

程朔和子路對視了一眼,他們的身份地位都不夠,不好對智瑤答話。

別以為現在各國對參戰士兵的著裝沒有要求,一般什麼款式和顏色都被限製得死死的。

智瑤沒有得到答案,想了想決定寫信給智躒詢問意見。

“如此再訓一月,人數精簡為四千,兵甲皆可抵,屆時以類而分。”智瑤說道。

程朔和子路都看過練兵手冊,知道三千精兵的訓練流程,齊聲應道“唯!”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30444517/726232035.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