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當前年代不管是諸夏還是歐羅巴,主要使用的武器比較統一,短兵器基本上就是劍,區別在於諸夏就是單手劍,歐羅巴是劍配盾;長兵器諸夏使戈多,歐羅巴那邊的泛希臘體係主要使用短矛配盾。
智瑤對使用劍沒特殊看法。
有那麼一句話叫:劍刺死,刀砍傷。
也就是,劍的用法中刺才是精髓,絕對不是用來斬或是劈。刺的話,刺中軀幹就是一個窟窿,想止血非常不容易,內髒被穿沒立刻弊病也是等死了。
刀的話就是各種砍和劈,除非是命中脖子、腦袋,要不然很難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
很多人估計對冷兵器時期一開始劍作為短兵器主流搞不懂,白了無非就是貴族、士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劍的用法,學習的當然就是更致命的殺人技。
刀開始流行之後,事實證明刀這種武器哪怕不用經過專業的訓練也會用,畢竟使用刀的門檻比較低。
不開任何玩笑,劍不會用的話,對戰就是送人頭。不要相信各種影視作品裏麵那些拿著劍各種揮啊、砍啊、劈啊的招術,傻子才會那麼幹,等著劍身在對砍中崩斷就是等死,刺才是劍術殺人技中的精髓。
智瑤回到自己的住所,換好了衣物來到室外走廊,隨意躺下沒有多久,自然有女仆送來類似於靠枕的玩意讓躺起來更舒服一些,旁邊也會有女仆在扇風。
夏季炎熱,有儲藏冰也不是拿來這麼用,有人扇風就是一種享受。
因為是夏季的關係,知了沒完沒了的鳴叫,聽久了突然沒有知了的叫聲反而會不習慣。
沒有一會,拿著各種工具的仆從過來,他們開始用便於攜帶的爐子煮湯。
“其實要是技術可以的話,製作雁翎刀最好!”智瑤開始回憶雁翎刀的造型。
為什麼是雁翎刀?它能砍能劈也能刺,並且有著不俗的破甲能力。
然後,為什麼不選擇橫刀?之前提過了,材料不達標導致刀身需要更寬更厚。
雁翎刀是有彎曲幅度的一種刀,它在有明一代達到巔峰。
橫刀則是一種直刃,材料堪憂的話,直刃更容易崩,原因是沒有彎曲幅度來泄力。
“好像也不對,我記得哪本提過,製造刀必須選苗刀來著?”智瑤的認知中,苗刀的造型跟橫刀差不多,隻是苗刀有彎曲幅度,刀柄也進行了加長,跟腳盆雞的武士刀非常相似。
他之前已經吩咐了下去,太行山那邊要加大對百煉鋼的生產,爭取在一年之內儲備製造上千兵器的量。
這個要求並不過份,哪怕百煉不一定成鋼,一年的時間儲備一千的份而已。而這一年足夠加大摸索,不定能夠有新的驚喜出現。
躺得有點夠了的智瑤又去換衣服,接下來他要練習射箭。
老智家府宅的另一個地方。
智躒得到彙報,有點驚訝地問道:“對擊,劍斷?”
作為一家之主的智躒哪能不知道智瑤一直以來在搞什麼,隻是聽了能不能搞懂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博覽道一臉振奮地道:“公孫取名為鋼,鍛之以刀。此乃是前所未見之物!”
智躒問道:“瑤如今在何處?”
博覽道並不知道,哪怕知道也不能回答,要不然就是蓄意監視智瑤了。
旁邊有家臣跑出去,吩咐人去問問智瑤在哪,能知道在做什麼的話就更好了。
大概一刻鍾之後,去的人回來稟告,是智瑤在練習射箭。
“既是瑤不言,不可多問。”智躒不去幹涉智瑤想做什麼,更不允許其他人去幹涉或監視。
他現在最大的煩惱是趙鞅率軍出征,對入侵衛國能不能順利懷有遲疑,原因是晉軍入侵衛國必然驚動齊國、鄭國、宋國和魯國,很可能諸侯會組織新的聯軍。
另外一點,晉國有派人去宋國,主要是想跟宋國結盟一起打衛國,遭到了宋國的拒絕。
晉國的外交全麵困頓,極度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本國的人心,再來也是將諸侯打怕,要不然再這麼下去今日的楚國就是晉國的明日。
現在智躒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麼答應自己主內,由趙鞅主外。
隻是吧?智躒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比一差,很明白這種政治格局根本就無從更改。
“必須在我活著的時候穩固跟魏氏的聯盟,不然等智申接替我掌權,家族的狀況會很危險啊……”智躒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