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誰都不好過的時代(2 / 2)

“公孫,野人活之不易,仁德之人必不加害。”子貢勸了一句。

得好像誰的生活輕鬆如意似得?隻能各有各的煩惱了。

有些事情智瑤可以接納意見,有些不聽也罷,隻是還是解釋道:“各家,敗亡之家皆對野人動武,存之必少也。野人若為我家所得,無謂殺戮免之,吃喝亦有。此為我之德也。”

子貢都不知道該什麼,野人生活艱難至少是自由自身,落到智氏手裏會成為奴隸的。

當前時代的奴隸是個什麼情況?他們將失去作為人的所有權利,不止人身自由受到控製,生命也是被攥在主人一念之間,同時七成以上的男**隸沒有留下後代的機會,哪怕有後代也會是作為奴隸。

總的來就是,一日為奴,世世代代為奴,直至有某位掌權者對製度做出改革。

有奴隸被放歸自由的例子嗎?講實話是殷商的時候不少見,相反進入姬周之後幾乎沒有。

春秋有個故事,講的是齊莊王的事。他養了很多驍勇的奴隸,其中有四名奴隸最為勇猛。這四個奴隸一再為齊國立功無算,一生有過諸多的享受,獨獨沒有擺脫奴隸的身份。

所以了,子貢認為智瑤講得很好聽,心裏卻是覺得智瑤很殘忍。

“或有一日,奴隸可立功得以自由,亦可因功得‘士’之位。”智瑤看到子貢表情不對,稍微透露了一些想法。

第一次領兵作戰期間,智瑤本來是想搶趙鞅的成就,也就是用軍功誘惑各個階層,其中就包括奴隸。

那一次智瑤率領的軍隊從開打到結束一直是占據上風,自然是不好拿出激勵手段,事情也就沒有辦成。

子貢聽了智瑤的話眉頭沒有鬆開,反而是將眉頭皺得更深了。

開玩笑嗎?

孔子以及徒子徒孫的追求是恢複周禮,不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啊!

奴隸什麼的?他們看到了淒慘的事情會打抱不平,但也僅僅是打抱不平,使奴隸恢複自由什麼的不可能,乃至於覺得達官貴人死了有活人殉葬都是禮儀的一部分。

就這麼吧,孔子晚年還因為聽到墨子倡導葬禮從簡大發脾氣,搞得後麵儒家跟墨家成了死敵。

以後將會作為大奴隸主的智瑤,他是真的希望破除掉奴隸製,認為奴隸製是解放生產力的一種障礙。

讓他大聲喊叫要破除奴隸製屬於不敢,溫和一點的慢慢來則是勢在必行。

對了,他們這一次去“壺口”是要幹什麼?

那個“壺口”就是現代太行山的一個關隘,當前用“太行山”來命名的位置其實是在後世焦作以北,不是邯鄲以西。

智瑤記得後世太行山有著眾多的資源,一直想找機會親自過去實地查看,再則也是在晉國溜達一圈看看各地情況,一點都不著急趕去“新田”這座都城。

這一次他會逛一逛,找一找有什麼資源,再尋覓個合適的位置,作為建立“基地”的抵製,用作於“發明”和“創造”的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