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還發現一點,比如孔子跟一幫弟子更趨於是一種抱團取暖,原因屬於他們基本都是落魄之人,總是需要有人互相幫襯才能獲得更多更大的機會。
現在,趙伯魯一邊學著怎麼包餃子,很快學會之後,沒話找話一般地道:“眾‘儒’不喜孔丘,此亦是遭逐之因。”
之前提過“儒”並不是孔子首創,他隻是“儒”的一員。
後世的人,不去專門調查會認為“儒”是孔子創造出來,這種認知其實是錯誤的。
當然了,沒有孔子的話,“儒”到底會不會得勢,誰也不準。
目前哪個諸侯國的“儒”最多呢?其實就是魯國。這個是因為魯國在分封之初在周子那邊擔當的職位因素,就好像秦國祖先是周子馬夫不得不好好研究怎麼養馬的道理一樣,後來則是純粹因為社會氛圍使然了。
也就是智瑤知道“儒”不是孔子首創,要不然聽到趙伯魯那麼講絕對會暈菜。
“孔丘無罪而誅卯,蓋因弟子前往聽學也。”趙伯魯看樣子是真的非常不喜歡孔子,講的卻是一個事實。
智瑤同樣沒話找話,道:“卯之弟子大多歸於師孔。”
看兩人對孔子的稱呼,基本就能看出態度上的不同。
少正卯的好多學生成了孔子的弟子同樣是事實,就是不知道少正卯在死前講的話是不是真的。
講了什麼話?大意是:我被你殺了,我的徒子徒孫必將隱藏在你的體係之中,日後你所提倡的一切必將被曲解與顛覆。
趙伯魯立刻道:“此便是孔丘暴屍卯真意。”
是哦,孔子不但將少正卯殺死,還吊起來風幹了三三夜。這種行為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屬於是暴虐的行為,偏偏孔子真的幹了,可以想象心裏的怨恨是多麼的重啊。
智瑤在撈水餃,像是突然間看到趙毋恤那般,笑著招呼道:“未有其勞,不得食。且將盤送來,可嚐其味也!”
是趙毋恤不幫忙嗎?兩名將來注定身份地位都不凡的人在自己玩,他隻是一個庶出而已,哪裏有資格一塊玩耍,心裏苦悶站在旁邊當看客而已。
趙伯魯看了一眼正在猶豫的趙毋恤,道:“你來且來。”
得到允許的趙毋恤當然是上前。他來老智家的定位就是幫閑,很難得才能跟趙伯魯聊上一句,有很多問題想問智瑤沒找到機會開那個口。
誰能想到目前看著卑微的趙毋恤到後來會那麼牛逼哄哄?隻能努力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啊!
煮水餃的水是用骨頭熬湯,湯越老味道越好,水餃看是不是要幹吃了。
現代的南方一般是選擇吃湯餃,北方更趨於幹吃水餃。
智瑤又在親自弄蘸水,受限於當前時代的物質缺乏,能用來弄蘸水的材料也就那麼幾種。
當前有醋,醬油則是暫時沒有。
醋在夏朝時期就被弄了出來;醬油則是需要到宋朝。
而目前吃東西一般會配醬,看吃什麼配什麼醬。
智瑤弄了好幾種蘸水,發現醋混醬再加蔥當蘸水最能湊合。
他覺得湊合,趙伯魯和趙毋恤吃起來卻是覺得無上美味。
“山西人愛吃醋是什麼時候養成的?反正我看現在的晉人沒有刻意追求吃醋啊?”智瑤有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