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子貢看上去尷尬又不滿是羞愧。
人是自己邀請來家裏作客,智瑤還要繼續薅孔子以及一幫弟子,當然是選擇笑著:“無礙,事耳。”
智瑤現在最擔心的是孔子要在搞老智家搞什麼淨化文化,把老子默寫出來的典籍刪減得隻剩下“詩三百,思無邪”,那才叫沒有逼數。
且不論《詩經》要不要刪減整理,有哪些會被認為隱晦,祖宗寫出來並流傳下來的文章,大不了別傳播,完全給弄沒了算怎麼回事嘛。
文化的好與壞,它就是文化而已。覺得不好封藏就是,毀滅就太過於極端了呀。
智瑤還知道一點,五個月裏陸陸續續有孔子的弟子投奔過來,搞得“黃父”這邊成了儒學大本營,足足湊了兩千四百多孔子的弟子。
這兩千多弟子,他們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幾乎人人會用劍能射箭,再把陣法給練出來就是一支軍隊。
那麼多人來老智家,每做學問和鍛煉武力,有空了就去好為人師一下,生產什麼的……老實一粒米都沒有。
也就是老智家這邊家大業大,能養得起孔子以及兩千多弟子,換作其他貴族家庭真心養不起。
智瑤去進行了梳洗,來到外麵的庭院發現孔子竟然帶著幾名弟子在等候。
“公孫。”孔子行禮,等智瑤回禮,才道:“多有叨擾,每日吃喝多也。懇請公孫給予田地,允得自食其力。”
這……,比白吃白喝還過份了啊!
以為當下的年代誰都有可耕作的土地嗎?
另外,不是封臣或家臣,怎麼敢開口討要土地?哪怕是家臣或封臣也不敢沒有立功而討要啊!
還是,魯國那邊的情況跟晉國不一樣???
講真話,智瑤被孔子突如其來的要求給整懵了。
有那麼一會,回過神來的智瑤先對孔子笑了笑,再看向子貢,道:“今次賜立下功勳,不若使之‘黃父’得享食邑?”
神經病啊!
孔子不是老智家的家臣,怎麼就敢開口討要土地?
子貢是老智家的家大夫,他這一次追隨智瑤出征多多少少立了一些功勞,得到賞賜也算是一種理由。
之前,智瑤沒有給子貢封賞,其實還是子貢的功勞不足以得到食邑上的賞賜。
現在?智瑤自己覺得很難堪,不好直接拒絕孔子,隻能這麼辦了。
“非是討要食邑,乃是租聘,仍予交稅。”孔子覺得智瑤誤會了。
智瑤沒誤會。
晉國這邊才不搞什麼租出土地的事。
魯國那邊倒是有土地出租,隻是收稅方麵非常誇張,收獲方麵勞作者隻能自己留下兩成,其餘都是土地原主的。
當然,魯國沒有相關的律法規定,完全是土地主人與租聘者自己協商。
而魯國這麼搞,純粹就是他們的疆域範圍一直在縮水的狀態,可耕作農田也跟著一直在減少,不搞出另外的法子,國中不是暴動就該是大肆餓死人或人口外逃了。
有點被整懵圈的智瑤不給孔子等人點什麼的機會,找了個合情合理的理由開溜了。
走時,智瑤心裏罵罵咧咧:“那可是兩千多人啊!我給多少農田,出產才足夠他們養活自己?有那閑工夫,待在老智家當教師,幹點其它什麼不好嗎?俺家又不缺這麼兩千個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