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渡江,渡江!(1 / 2)

呂陽立下的功勞已經足夠多了,後續還有土豆、番薯以及其它農作物的大功勞等著,真心沒有必要為了立功去做過多的表現。

等待朱允炆垮台,朝廷的文武還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唯一可以肯定是跟隨朱棣靖難的人,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必然在新一朝得到重用。

呂陽不想鬧出“木秀於林”的事情,先把自身“顧”好了,以後有什麼“立身”、“立命”、“立誌”之類的,再慢慢說吧。

保住江都這邊舟船的事情對燕軍來說無比重要!

長江不是沒有淺灘,問題是燕軍才沒有那個時間去尋找和迂回,有足夠的船隻可以讓他們迅速渡江最好。

所以,呂陽沒有參加接下來與朝廷軍的對戰,人待在江都主持各種事宜,其中就包括讓紀綱帶人前去運河沿岸收集舟船。

“敵軍潰敗,除卻盛庸帶千餘人奔逃,餘下皆降。”朱能回江都了,帶著大勝之後的喜悅。

呂陽原先在查閱揚州的各種文牘,先恭喜了朱能一番,隨後問道:“可有丘將軍消息?”

朱能收斂了臉上的喜悅,說道:“已傷重不治。”

所以,朱能不但帶著本部回來,還順道將丘福麾下的敗軍收攏一番帶回江都,直接讓江都這邊的燕軍數量增加到八萬餘。

呂陽說道:“殿下分兵連克數州、縣,命我等準備渡江事宜。”

燕軍肯定會渡江的對不對?

不把渡江沿岸控製住,哪敢在隨時有敵軍來攻擊的前提下渡江,怕是要被半渡而擊又完全沒有退路。

中樞朝廷那邊又一次腦子壞了,明知道燕軍在向長江逼近,沒有事先焚毀舟船不說,同時也沒有將周邊的舟船調走。

隻是吧,中樞朝廷使出的昏招著實太多,好像也不缺這麼一件了。

之前朱棣很忙碌,忙的不是跟朝廷軍交戰,他幹的事情是接洽魯王、齊王、周王、晉王的屬僚。

老朱家的那些藩王,大多數早被召去了應天,僅有少數抗命不從。

去了應天的藩王不是被軟禁就是被流放,真真是老慘了。

以朱元璋的部署,老朱家的崽在各地其實有很大的權力,一直到朱允炆上台才各種蠻幹,短時間內肯定是無法完全消除藩王對各地的影響力。

這不,朱棣接洽各藩王在舊地的臣僚,用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獲得了眾多府、州的支持。

當然,那也是朱棣一勝再勝,眼見著就要打過長江,局勢大好之下會有更多的加成。

換作是朱棣被困一地,該是全國來征討困守一隅的朱棣了。

大體上來說,老朱家還在封地的藩王,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明確表態,擺出一副不管朱允炆和朱棣怎麼打生打死的態度,他們就想待在自己的封地過日子。

藩王一副中立的模樣對朱棣其實更有利。

道理不複雜,藩王不聽從中樞調度,本身就是削弱朱允炆的實力。

要是所有藩王表態跟隨朱棣一起造反,不知道會把造反集團搞得多麼複雜,光是相互忌憚以及爭吵就夠雞飛蛋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