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元璋當臣子,作為武將沒能力會被隨時舍棄,太有能力將要被帶去地下;文官想當混子可以,一文錢都別貪,哪天朱元璋需要殺雞儆猴被拉出砍頭,之前收的俸祿以及官位算是買命錢了。光有能力不行,還是別貪汙,一有貪汙行為,也不用講立下些什麼功勞,反正就是剝皮揎草的下場。
在朱允炆這一朝的官要看是什麼官,他剛登基就各種針對武官,倒是文官可以過得無比滋潤;然後,文官發現可以肆意妄為之後,他們迫不及待要將大明朝改造成大慫了;沒有朱棣起兵打斷他們改造大明的計劃,還會有其餘人來做,說不準是北元,又或是哪個取代北元的遊牧勢力。
反正吧,學哪個朝代不好,文官為了活得瀟灑和滋潤,竟然想著重開大宋天?這是多麼迫不及待想著自己的子孫被趕羊,還是去跳海啊???
在朱允炆看來,自己治下那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一點都沒有察覺到正被一幫人帶著往墳墓狂奔。
後來朱允炆得知李景隆一再不順利,認可李景隆所告的黑狀,認為那些將校不肯給朝廷賣命,甚至因為有將校投降朱棣,從而認為好些將校是人在朝廷這邊,心卻是在燕王那邊。
後來,朱允炆授予李景隆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
強攻北平城不順利,損兵折將之下李景隆對將校挑錯,還真行使了“專征伐”的權力,幾個將校人頭落地並沒有讓其餘的將校搏命攻打北平城,相反是進一步讓眾將校跟李景隆越加離心離德了。
時間來到十二月份,一再強攻無果的朝廷軍已經付出了接近七萬人的死傷,其中死亡的士兵數量達到四萬。
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一點,死亡隻能記錄一次,一個人卻是能夠重複受傷。
那麼以軍事角度來說,一旦受傷的計數比死亡少,戰爭必定是進行得無比殘酷。
僅是兩個月不到而已,有四萬多人在攻城時命喪,主帥卻是對傷亡根本不在意,將校則是一副喪氣的模樣,士兵該有什麼想法?
李景隆肯定不在乎死傷多少人,他在乎的是把北平城攻下,尤其是外圍一再受到燕軍襲擾,使得他攻下北平的心態越加迫切。
其實朝廷軍已經有那麼一次接近攻進北平城了,那是瞿能先集中火炮轟,僥幸把城門轟破,他又帶著兒子瞿鬱、瞿陶與八百騎衝門。
瞿能率領的這一支突擊隊眼見馬上就要衝上去,好死不死的是張玉突然帶著馬軍出現,同時李景隆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然下令鳴金收兵。
看到瞿能有可能成功奪取城門的不是一人兩人,好些人都看到了。
有張玉帶兵來襲對吧?這些日子張玉時不時就要襲擾一下,而襲擾隻是襲擾而已,用得著在瞿能有可能奪取城門的時候,下令讓攻城部隊收兵嗎?
如果那不是李景隆在瞎胡搞的話,分明就是不想瞿能立下大功!
這已經不是李景隆到底有沒有能力統率大軍的問題了,事態嚴重到李景隆非但沒有多少領兵能力,還特麼妒賢嫉能啊!!!
軍隊最怕的不是主帥無能,最怕的是主帥無能外加會坑人,極為嚴重的是除了上麵兩樣之外再加上妒賢嫉能。跟上了這樣的主帥,死了不止是白死,將是那種死了會連累家小,還必定留下罵名的下場!
朝廷軍的將校不會讓軍隊嘩變,原本堅定效忠朝廷的心會動搖,反或不反看燕王那邊有沒有人前來聯絡,又是開出什麼樣的價碼。
朱棣很清楚造反這種事情要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能拉上一個算一個,不用呂陽去提醒也一直在行使收買拉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