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參與造反事業(1 / 2)

有很多人,他們奮鬥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又或是因為出身的關係,有些事情想不幹都不行。

所以,朱棣到底要不要造反?根本輪不到呂陽去鼓動了。

“燕王將如何,想必已有盤算?我所言……”呂陽沒有多麼的侃侃而談,有的就是一些實事求是。

當然,什麼不造反就要死全家,類似的話很不好聽,講了也遭忌諱。

呂陽不過是著重闡述了塞外草原的威脅,利用一些話術來埋汰建文一係。

新瓶裝老酒的那些話並不能讓朱棣滿意。他現在更多是想求個心安,再從呂陽這裏窺知更多的未來。

呂陽看到朱棣眉頭皺了起來,知道需要講到一些實際上的步驟了,便道:“今上逼迫諸王過甚,實乃不智之舉。當如何做,想來道衍大師與燕王已有溝通?”

朱棣點頭。

“些許事無需我言,燕王早有定計。起事之始在北平,靖難能否成事則在能否借得寧王手中兵馬。”呂陽對這事是不可能忘記的。

果然,朱棣皺著的眉頭鬆開。

他們商量的造反計劃中,重新控製北平肯定是第一步,奪回北平也就等於再次掌握了之前的兵馬,能夠獲得寧王的支持,起碼是更雄厚的資本跟中樞朝廷抗衡了。

朱棣想道:“且先不論這個人是否有神鬼之能,三言兩句切中要害便是能人。”

現在建文派來的人將燕王府看得非常緊,一些跟燕王交好的人也在被監視之列。

按照朱棣原先的想法,一再憋屈的忍耐著,等建文將一幫叔叔逼得夠狠,給逼到牆角不反則死,再聯絡諸王一起清君側,肯定是能夠獲得諸王支持的。

控製住北平當然是燕王一係造反的首要目標,先拿回自己的封地,招兵買馬有了本錢,怎麼可能忽視掉周邊的諸王,尤其是在大寧衛坐擁八萬兵馬的寧王朱權呢?

有那麼一件事情卻是很重要,起事之後朱棣也就占了朱元璋眾多活著的兒子中“第一順位”的優勢,比拚兵強馬壯不但輸給了寧王,跟其餘“塞王”在兵力的對比上可能也不占優勢,朱棣不得不思考怎麼將“帶頭大哥”給坐實了,不給哪個兄弟給摘了桃子。

所謂的“塞王”就是鎮守邊疆的藩王,他們除了“三護衛”的兵馬之外,還能掌控或多或少的衛所駐軍。

“以先生看,我如何方能使諸王追隨?”朱棣問道。

不自稱王啦?好事呀!

呂陽真心不想給未來老板在心裏留下芥蒂,立刻答道:“今上無有親情,幽禁諸王,逼迫湘王攜家自焚;先帝駕崩拒諸子嗣入京奔喪,亦為無有人主之德;得位便戕害宗親,尤甚秦二世故事,實為大明之難;燕王以靖難號召,諸王必從,不從亦不會與燕王為難。”

“靖難?”朱棣品味了一下下,覺得造反的事用上這個詞,一下子變成在幹‘挽傾廈之將覆,解萬民於倒懸’的偉大事業,不是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不是為了爭奪皇位啦。

朱棣心中激動,表麵上極力保持平靜,問道:“道衍需有寺廟,先生可需道觀?”

什麼?

道觀是道士住的吧?哪隻眼睛看到我像個道士。

呂陽納悶造反事業還沒有辦成,怎麼朱棣就想著要卸磨殺驢了。

“在下非道士,亦非僧人、法師,一點‘清真’也無。”呂陽道。

朱棣聽不懂‘清真’是什麼意思。

僧人和法師為什麼分開了來講,懂的都懂,不懂也是一些平時用不到的知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