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漢末年,何進入宮誅宦官,宦官攜帝出逃,玉璽失蹤,後來孫堅攻入洛陽,得璽,複被袁術所奪,袁術得璽稱帝,兵敗而死,荊州刺史攜璽至許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傳國璽重歸漢室。
曹丕建魏篡漢,特意讓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
後司馬家又篡魏建亞,傳國璽歸亞。後趙石勒滅前趙,奪璽,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可僅二十年,冉魏滅後趙,璽傳冉魏。
武悼天王冉憫以玉璽乞東晉救援,晉將以三百精騎連夜送回建康,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中,在此前,東晉立朝四十餘年,因沒有傳國璽,不被認為正統,稱為白板四十二年,得璽後,才被稱中原王朝正統。
此後,傳國璽曆經南朝宋齊梁陳四代,隋一統華夏,玉璽也收入隋宮。
楊廣被弑江都,蕭後攜璽遁逃漠北突厥,唐初李淵李世民父子無傳國璽,也隻得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
直到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將蕭後送歸中原,傳國璽乃歸於李唐。
唐末,群雄四起,朱溫廢唐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奪玉璽建後唐。
後唐末帝李從珂與皇太後自焚玄武樓,傳國玉璽失蹤。
後晉皇帝自製玉璽,受天明命,惟德允昌。
此後,後周朝也自製玉璽,內製國寶兩座,詔中書令馮道書寶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為文,其一以“皇帝神寶”為文。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受禪稱帝,傳此二寶,又製“大宋受命之寶“。至太宗,又別製“承天受命之寶“。
宋仁宗製“皇帝欽崇國祀之寶“。
直到宋哲宗時,有農夫耕田時發現傳國璽獻於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多方考證,認定就是始皇帝所製傳國璽。
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銷聲匿跡。
元朝忽必烈崩,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搶購得到。後傳聞伯顏把蒙元收繳各國的曆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有傳聞傳國玉璽也遭不測。
朱元璋南京稱帝,繼而北伐,徐達入漠北,窮追不舍,據說太祖給徐達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找到傳國玉璽,可都沒有找到。後來李文忠兩征漠北,俘虜了元後妃與諸王,得到了一些宋代元代的玉璽,卻仍沒找到傳國玉璽。
明孝宗時,有人進獻傳國玉璽,但證明是假的未采用。
皇太極滅蒙古林丹汗,其妻兒獻元朝傳國璽,但皇太極找人考證,才發現這根本不是秦傳國玉璽,而是當年漢朝命昭君出塞時賜給匈奴王的一顆羊脂玉璽而已,但皇太極仍對外宣稱他得到了傳國玉璽,並正式改國號為清。
朱以海手裏的這塊玉璽,並不是皇太極手裏那塊贗品,那塊其實在太子北伐滅虜後就得到了。
朱以海手裏這塊,是他在西巡的時候所得,說來也非常傳奇。
在漠北有一個牧羊人見一隻綿羊老用蹄子在地上刨土,他挖開後,發現下麵埋著一塊晶瑩碧透還鑲著黃金的玉璽,他將之獻給了黃金家族的外喀爾喀土謝圖汗。
土謝圖汗得到這塊玉璽後並沒有認出這就是真正的傳國玉璽,隻當一般玉璽收藏。
後來歸附大明,土謝圖汗送女和親,嫁給大明天子,賠嫁的嫁妝裏除了牛羊馬匹駱駝等,就還有一些珠寶金銀,這枚傳國玉璽就在其中。
朱以海在西域的時候,偶然在土謝圖汗的女兒薩仁的帳篷裏,看到了這枚玉璽,被薩仁當成一件學習書法的鎮紙。
一開始朱以海也不太相信這就是傳國玉璽,但後來越瞧越覺得像,找了許多人考證,最終確認這就是秦傳國玉璽,不僅那魚鳥篆字沒錯,而且是金鑲玉,特別是當年曹丕刻的大魏受漢傳國璽,後趙刻的天命石氏等字,也都有。
朱以海花了三年時間,確定了這是真正的秦傳國玉璽。
今天,在這個新皇的加冕大典上,他也正式將這枚有著無比意義的傳國玉璽,交到新皇手上。
失落三百多年的傳國玉璽,再次出現,還是在這樣的一個場合。
這對於中興的大明朝,對於受禪登基的新皇帝,無不都有著極大的意義,這可比一般的什麼祥瑞還要祥瑞萬倍。
東晉四十二年沒傳國璽,被稱為白板東晉,李世民即位初沒傳國璽,也被人稱為白板皇帝。
朱元璋一直想要從元朝手裏找到傳國玉璽,可惜始終沒能找到,大明十六帝相傳,二百八十餘年,這都是極大的遺憾。
而如今,新皇帝得太上皇朱以海退位禪讓,又得秦傳國玉璽。
這才是真正的受命於天,大明也必將既壽永昌。
整個奉天殿都爆炸般震撼了,看著皇帝將那枚金鑲玉傳國璽鄭重的送到新皇手裏,殿中所有臣子全都跪下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經久不息。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新皇雙手高捧傳國玉璽,激動的也是滿臉通紅。
朱以海握著新皇帝的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