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風暴眼(1 / 3)

汴梁城不愧是大宋京師所在。百姓們對時政的關心,遠超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座城池。非但達官顯貴們個個消息靈通,即便是趕車的漢子,說起天下大事,宮廷秘聞,也如數家珍。

參知政事王曙在城外遇刺的消息,當天傍晚,就傳遍了大街小巷。

有人震驚,有人困惑,還有人感覺頭皮發麻,猛然就想起了多年之前,後漢小皇帝劉承佑誅殺輔政大臣的那個晚上。

那個晚上,人血從西水門,一路流到了東水門。

四位輔政大臣中的三位,被小皇帝下旨誅殺了全族。整個汴梁河,都變成了紅色,血腥的氣味兒知道後漢亡國,都沒散盡!

在大周立國之前,類似的情況,可是每隔三兩年,就在汴梁發生一次。上到皇帝,下到販夫走卒,掉不掉腦袋全看運氣。

也就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鑒於前麵幾個短命的朝代,君臣動輒拔刀相向,在酒桌上向領軍大將們提出了一個“富貴榮華換取兵權”的建議,才終於讓汴梁城內輕易不再血流成河。

可這太平日子才過了幾天?怎麼有人就如此健忘,又操起了派遣死士行刺政敵的勾當來?!

而那王曙,雖然最近幾年,一直輔佐寇準坐鎮開封,脾氣卻遠不像寇準那般剛直,從來都沒得罪過什麼人。怎的有些惡毒的家夥,偏偏容他不下,非要在他正式接印上任之前除掉他?!

“這世道,恐怕真的要亂嘍!”有人聯想起前一陣子在汴梁城內傳得沸沸揚揚的有關“轉世曆劫人”的流言,歎息著搖頭。

轉世曆劫人隻要出現,天下就會大亂。哪怕不是因為轉世之人自己引起,老天爺也會降災於世,引發一場場劫難。

當朝副宰相在汴梁城外遇刺,恐怕隻是個開頭。更大,更強烈的風暴,還在後麵。

所以,當天傍晚,汴梁城的所有城門口,出城去鄉下走親戚的百姓,竟然都排起了長隊。

最後,逼得城門校尉不得不調兵前來維持秩序,才勉強按時關閉了城門。

但是,臨近城門的客棧裏,卻仍舊擠滿了人。

很多百姓寧願在客棧跟陌生人擠在一個房間裏聞臭腳丫子味道,也不願回家去安歇。

隻圖明天城門重新打開之後,第一時間就就能遠離汴梁。

這,可是近二十年來,頭一次出現的情況。

前一陣子,無論是遼軍打到黃河邊上的消息,還是官家禦駕親征的消息,都沒讓汴梁百姓感覺如此恐慌。

城門校尉發現苗頭不對,趕緊將情況寫成條陳,分頭送往奉旨留守汴梁的雍王趙元份和開封府尹的案頭。

然而,雍王趙元份卻隻是派人回了一句,“知道了”,便徹底沒了下文。

至於開封府尹那邊,原府尹寇準陪著官家禦駕親征,根本不在汴梁。新任府尹,就是剛剛遭到的刺殺的王曙,最快也要明天上午才能正式接印,當然也不可能拿出什麼章程來。

倒是開封府北院判官折惟忠,勇於擔當,及時安排右巡使楊文廣、左巡使王炎等人分頭帶兵巡視,才避免了丐幫、船幫等民間“大俠”們趁火打劫,讓沒打算離開,或者沒辦法離開汴梁的百姓們,獲得了一夕之安寧。

不過,汴梁城內,也不是所有人,都被王曙遇刺的消息,嚇得方寸大亂。

特別是內城和皇城之間,靠近東華門,西華門那一帶,從下午到深夜,都安靜如常。

高牆大院內的老尚書,老將軍們,這輩子什麼風浪沒見過?哪會跟著百姓一起慌慌張張地出城去“走親戚”?一個個非但沒有著急收拾細軟,反而從容地將自家做官的兒孫們叫到一起,叮囑他們要沉住氣,靜觀其變,切莫聽風就是雨!

“到底是哪個蠢貨安排的?主公不是叮囑過了麼,戒急用忍,切莫衝動行事?”東華門靠北側,一座占地六畝餘的高牆大院內,有個陰惻的聲音質問。

這座大宅,本屬於趙匡胤的第四子,岐王趙德芳。

因為趙德芳在二十多年前,無病無災,忽然在睡夢中亡故。而其年幼的兒子,又聲稱曾經在夜裏看到過鬼魂。所以,宅院就徹底空了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