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護照(2 / 2)

鄭成功撇著嘴,嘲諷說道:“還從沒見過富裕的地主,羨慕佃戶那一畝三分地的。”

“土地是承載百姓安居樂業之物,哪怕是小佃戶,也不如自己耕種。”胡鶴冷笑一聲說道:“你們水師的訓導官每天都教給你們什麼?”

推廣國家概念是訓導部的重要工作,而土地作為國家基礎。每個戰士都被教育要對土地保持饑渴感。如今從光複、開拓出的土地裏,已經給戰士極大的刺激,許多沒有撈到開拓好處的部隊都恨不得早點動手搶地。

胡鶴在開拓邊疆的浪頭上被調往未知的化外之地,心中自然很是痛苦,但忠誠和榮譽的教育還是讓他對皇帝陛下的任何決定抱持著絕對信任和服從。

對於水師訓導官的不作為的評論在大明的各方傳播度甚廣,甚至有些時候都直接被刊載在報刊之上。

而陸軍素來與水師不對付,水師跟陸軍也異常不對付,甚至水師為了與陸軍分離,還直接創建了海軍陸戰對,就是為了能遠離陸軍。

水師罵陸軍思想僵化,是隻知道打仗的賠錢貨,大炮哄哄一通亂炸,不知道要消化多少國帑。而且陸軍還有各種虛報名額之醜事,讓人鄙夷。

陸軍也知道,論技能上講,他們跟水師那群水王八沒法比,但是卻看不起水師的素養和忠誠。隔三差五的也是一頓亂噴。

不過對於鄭成功來說,說他年輕,有些小脾氣,紈絝子弟的性格,都無所謂。但若是說他不忠於大明帝國,不忠於陛下,那確實有些上綱上線了。

小家夥還是萬分感激聖人的知遇之恩,也是一心為大明創下豐功偉業,名垂青史的。

鄭成功正要反駁胡鶴,卻見那負責搬運糧食的華人商販走過來,滿臉堆笑,小心翼翼的說道:“二位軍門,貨物已經搬得差不多了,不知道小民的護照……”

此次船隊出行,雖然有求於葡萄牙和荷蘭等過的港口,花重金在他們那裏補給,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占比,是要從當地的南洋華商那裏采購。

至於貨物的運輸和裝卸,更是完全使用華人商旅的力量。

一來,大明人的生意即便是聖人也希望便宜大明的子民,二來是皇帝給鄭成功等人下達了一個死命令,就是要聯絡盡可能多的華人商販,給忠於大明的華人發放護照。

鄭成功放眼望去,果然那些身材高大的黑奴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坐在地上歇息,吃一些簡單的食物。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華人商人還是比較有人性的。

“關照呢?”鄭成功隻能暫時不搭理胡鶴,轉頭望向商旅。

關照其實也拒用護照的屬性,隻是比較原始,而且功能性不完善罷了。

那商人聽聞,立刻拿出文書,畢恭畢敬的遞了過來。

此次出行,聖人和禮部給出的基調是,隻要是我大明的後裔,能夠說漢話,會被幾句論語,就算是大明子孫,可以發放護照。

不過到了具體執行,多少有些走樣,憑什麼那些人,寸功為例就拿我大明的護照,真的當我大明的護照是風吹來的不成?起碼要給大明做下一些貢獻,或者進行嚴格的篩選才可以。

所以即便是心思跳脫的鄭成功也是這般做的,想要大明的護照,必須要為大明做些事情,這不是錢的事兒,要看你是否誠心誠意。

這也可以最起碼的篩選一些兩麵三刀之輩。

鄭成功仔細的檢查了一番,在關照下麵戳了戳還他,讓他去找文吏換護照。

如今大明發給過敏的護照,都是硬紙文本,上麵非但有持有護照人員的基本信息,還有一式兩份的素描。

這位華商就是自備畫像。文吏對照了他本人的麵孔和畫像類似之後,將畫像封入護照頁,填寫了他的姓名、住址、祖籍,外貌特征,一式兩份,將正本遞給了他。

華商激動地接過護照,亟不可待地翻到背麵。

背麵是清晰的木雕版印,上書:大明帝國皇帝陛下於此敬告相關人士,給你持有該護照的大明子民通行便利,且為其提供合法的幫助與保護。

在這段充滿了力量的正告之下,是同樣清晰的巨大國璽,上麵的印文是陽刻的大篆。別說這位十六歲離開祖國的華商,就算大明許多讀書人也未必認得全。但作為朝廷新近啟用的國寶,大家對這上麵的八個字已經耳熟能詳了,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拿了護照,就能向朝廷官員求助了麼?”華商小心翼翼捧著護照,猶自不放心地問道。

書吏點了點頭:“這就是你們在海外的戶口,證明你們是大明的人。隻要打著大明官號的官吏,都有責任護民。不過現在大明已經有照相技術了,有機會回國,趕緊去照相館換照片,你這個護照是有時效性的,超過三年就作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