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皇後參政(2 / 2)

“朕並沒加薪俸。”徐梁無辜道:“大明祖宗定製,官員薪俸有米有鈔,朕隻是統一將之折成了銀兩。

皇後,其實算下來也不多。廢衛所改郡縣之後,我大明有一百六十府。一千五百餘縣。各縣從官員到吏目都要朝廷支付薪俸,總員在十六萬人以上,的確不多啊。”

皇後放下報表,道:“我聽父皇說過,給吏員開公食銀是浪費公帑。這些銀子本來就該是官員自己出的。所以之前有人建議,父皇都是不聽的。”

“然後這些人都成了官員的私人。欺上瞞下,敗壞風氣?”徐梁搖了搖頭:“皇後。國變之事並非簡單的兵戰不利,我朝體製也是有問題的。如果各縣行政能力強,首先不會因為天災而絕收,其次也能保證賦稅,不至於國庫徹底空虛。最起碼不會發生民變,這恰恰是甲申國變的直接原因。”

皇後默然,再看下去隻有黃淮治水、賑災開銷三百萬兩一個大項。這也是個無底洞,隻要國庫有錢,就得往裏扔。其次就隻有民生大項裏的基礎建設,支出一百四十六點八萬兩。這基本都是民役和材料錢,真正苦工主力都是服刑犯人,省了很大一筆工錢。

“這樣算下來……去年豈不是入不敷出?”皇後歎道。

去年年的財政收入高達五千四百三十萬兩,這個數字曾讓朝廷興奮了許久,就連皇後都覺得後宮的日子會好過許多……直到今天看到了支出明細。

“總支出五千五百九十七萬四千兩,”徐梁道,“去年國庫虧空一百六十七萬四千兩。”

皇後心口一痛,道:“這些銀子可是一分都沒有算宗藩和內帑。”

徐梁的削藩計劃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抵觸,並沒有能夠形成法律。

不過冊封權在皇帝,發放祿米的權力在戶部,皇帝不冊封親王,戶部不撥款,宗親鬧得再厲害也沒用。

“這倒是朕思慮不周了,這樣從今年開始,國庫每年給內帑輸入三百萬兩。”徐梁笑道:“過去的就算了吧。”

明朝的內帑和國庫就像是拔河比賽的兩頭。皇帝強勢的時候,能從國庫撈到銀子。內閣強勢的時候,宰輔就能把內帑擠空。

“三百萬兩……是不是太多了點……”皇後頗有些不好意思。

“沒關係,咱們拿了這三百萬兩,把整個宗藩都負擔起來了,日後不用國庫另外支出。”徐梁道。

皇後盯著徐梁的臉,心中暗道:雖說由帝室負擔宗藩,但你之前就說過,不給宗藩一個銅板……這不是等於吞沒了宗藩的銀子?

徐梁倒還沒這麼黑心。他還打算用這筆銀子建立一個宗室基金,保證窮苦宗親的生活,以及宗室子弟的教育問題。

“今年,能不虧空了麼?”皇後放下手裏的報表,糾結問道。

“皇後,收入還有增加的餘地。”徐梁道:“今年開始要收正稅了,這筆收入將近三千萬兩,如果運氣好,還能更多些。”

皇後重重吐了口氣,道:“這樣國庫也能有所結餘。”

徐梁麵帶微笑,似有若無地點著頭,好像對此十分讚同。然而作為一個國家的掌舵人,徐梁深知銀子埋在土裏就等於沒有,所以絕不可能看著國庫豐饒,銀錢堆積。

實際上今年雖然可以收到近三千萬兩的正稅,但去年財政最大收入是三千五百萬兩的“贖罪金”。

其中兩千萬兩來自南京勳戚,一千萬兩來自鄭芝龍,五百萬兩來自大大小小的勢家。這筆收入可是一錘子買賣,今年不可能再有。

而去年的衛生醫療支出隻有三十萬兩,還集中在京師,以及各地的天花接種費用。今年在衛生總署成立之後,首先就是一筆八十萬兩的公共衛生、防疫宣傳計劃,一年三百萬兩能夠打住就已經不錯了。

至於行政開銷和軍費恐怕還要進一步擴張。因為平定了遼東,今年的戰略方向勢必要放在南洋勢力範圍的爭奪和控製,這就需要造船,造大船,造很多大船。所以軍費隻有增加,不可能少下來。

行政開銷方麵則是各地巡檢司建設。現在地方安全全靠軍隊,這顯然是殺雞用牛刀,所以巡檢司必須建立起來,讓主力部隊去麵對更凶殘的敵人。如果平均每縣五十人的規模,全國巡檢司就要七萬五千人,從飲食著裝到裝備訓練,人均年消耗十兩銀子,那就是七十五萬兩。

——嗯,這樣就對了。

徐梁心中暗道。

相比之前大明皇室對節流的熱衷,秉持徐梁理念的戶部卻是更注重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