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甚至還開創了國際金融貿易。
開始時,葡萄牙在澳門的金匠們用其本國貨幣埃斯庫多,從在中國任職的同胞手中收購白銀,或者直接收購紙幣,然後將這些紙幣高息貸給本國和外國的商人。因為大明禁止流通外國貨幣,所以這些埃斯庫多仍舊在銀行之中,隻是賬麵上有所改動。
這樣的無本買賣很快引來了其他商人的覬覦。
廣東的商家開始自發地從越南等地收購糧食,或是在張家口等地建立屯田,用以換取北邊的紙幣,正是換了一種形式的開中法。這些紙幣被視作購買許可,所以能以百分之十的溢價出售給外國商人。糧食即便不能賺到錢,也絕不會虧,所以光是轉賣紙幣的收益就有百分之十的純利。
無需上稅的純利。
有百分之十的純利,江南逐漸開始有人將大量白銀存入帝國銀行,以至於帝國銀行行長為紙幣的供不應求感到痛苦。
大明現在一共有十餘個造紙廠承擔幣紙製造,三個印刷廠全力印刷紙幣。即便如此,紙幣產量仍舊得不到滿足。
“陛下,必須印製大麵額的貨幣了。”帝國銀行行長進言道:“而且必須是禁止回兌白銀的紙幣。”
徐梁對此還能說什麼呢?歐洲對絲綢、茶葉、瓷器的購買欲之強讓人驚訝,為了滿足貨幣需求,刺激外銷,印製大票麵的貨幣符號是勢在必行的事。
“先印一百萬兩麵額一千兩的紙幣吧,禁止兌購白銀,其他一如國內小票紙幣。”徐梁道。
在中國商品的刺激之下,原本已經漸漸低落的白銀流入,竟然又掀起了一個小高潮。雖然西班牙禁止白銀外流,但比索和印度盧比仍舊被大明吸入金庫之中,換走一張張印刷精美的紙幣。
荷蘭人在丟了夷州之後,雖然揚言報複,但是其本國與英國的海上霸權爭奪愈發激烈,摩擦漸多,如果沒有意外,原曆史劇本中的英荷海戰將如期上演。既沒有軍力攻打大明,又沒有足夠量的白銀交易,荷蘭人在東南亞經貿體係岌岌可危,終於讓葡萄牙人看到了奪取爪哇的可能。
不過這些並非徐梁的關注點,徐梁更注意江南白銀的入庫情況。
華夏作為一個貧銀國,在明中期之前的曆朝曆代都是以銅錢為主,白銀隻是作為大宗交易的輔助貨幣。之所以在明中期之後白銀迅速成為國家主流貨幣,正是因為南方勢家通過海貿積存了大量白銀。他們不可能把白銀全埋在地裏,還得用出去,這就是白銀成為主流貨幣的真相。
張居正秉政時,舉國以白銀繳稅,正合南方勢家的心意,卻極度加重了北方農民的負擔。因為北方白銀緊缺,兌價高昂,國家收稅又隻收白銀,使得糧食等於變相跌價,為了完稅,農民必須賤賣糧食,最終導致豐年破產的慘狀發生。
鑒於天災人禍,徐梁對北方諸省的政策仍舊是糧、幣雙向扶持。對於失地破產的農民,吸入各種官辦、民辦法人組織,通過出賣勞動力而獲得報酬。對於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自耕農,則給予口糧補助。對於達到了納稅資格,但缺乏納稅能力的小地主,則還要輔以技術補助。
“陝西、山西明年的賦稅補助計劃準備如何了?”徐梁又問帝國銀行行長道。
帝國銀行行長道:“各縣網點已經鋪開,人員也調派妥當,隻是具體稅額還要等明年收成統計出來之後才能確定。因為按照戶部部議,帝國銀行隻是補貼全部稅額。”
“這也是檢驗銀行網點的實際營運能力要謹慎。”徐梁最後提醒道。
帝國銀行行長點頭稱是。
一個隻有兩處業務點的銀行實在不能算是真正的銀行。然而在這個沒有電力、沒有通訊、運輸條件惡劣的時代,要在全世界率先鋪開帝國範圍內的銀行網絡,不亞於再修建一條長城。
“陛下,微臣下個月還要去跑一趟山陝方麵,等到明年收稅時斷然無礙。”帝國銀行行長立下了軍令狀。
徐梁見他一臉凝重,笑道:“跟你說個事,也算給你寬心。明年的正稅可以任由農民在全年任何時間繳納,所以你不用擔心一下子湧來許多人。”
帝國銀行行長果然寬了心了,這樣就不用在稅季額外多派人手了。不過即便如此,帝國銀行的工作進度還是過慢。在今年的自報考成中,帝國銀行行長可是將低息扶助貸款一同報了上去,可現在鋪設完山陝兩省的網點之後,就再無餘力去做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