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戰列艦時代的構想(1 / 2)

第八百四十章 戰列艦時代的構想

眾人如何知道,他們接觸到的寶物,隻是世家堪稱一般的貨色。

而真正的好東西,早就有新二師派遣部隊押送到京師,做大明皇家博物館做收藏品,供大明子民觀賞,了解大明文化了。

即便如此,也讓那些追隨徐梁腳步的商人,高呼此生無憾了。

徐梁的海軍將領與其他將領相比,確實不算出名,但也是最早追隨徐梁的將領,叫韓陽。

算起資曆,算是一代將領,後期之所以聲名不顯,是因為遵從徐梁的命令,去建設大明海軍去了。

而大明的大多數戰爭都在內陸發生,海軍偶爾有表現的機會,也隻是運兵、運糧,所以很多時候,韓陽的名聲甚至不如鄭家出名。

但是卻沒有任何人敢小瞧,這位海軍中將的能量。

韓陽今日本來是奉命見駕,卻也湊了會兒熱鬧,買了些古籍,估計是想用來回家教育孩子。

捧著一堆書籍的韓陽被徐梁召入奉先殿。

“你這廝也知道讀書?”徐梁詫異道。

“陛下從戎之時,亦是手不釋卷,對軍中行伍之人,影響頗深,如今不能識文斷字,怕是連個排長都做不到的。”韓陽恭謹的回應道。

“我們的新式戰艦進展如何?”徐梁問道。

韓陽道:“陛下要求的新式戰艦與大明傳統的樓船、寶船大為不同,所以頗有些難度,至今尚未有多大的進展,不過鄭家的公子鄭成功卻有個主意,隻是末將覺得有些不符合陛下的宗旨。”

“哦?說來聽聽。”如今紅毛蠻子早就被徐梁在山東的時候,打跑了。

如今自然不存在鄭成功收複台灣之說,不過這不代表鄭成功沒有本事,要知道這位小爺,當年也是攪得半個江南天翻地覆的人物。

“鄭成功說,西洋的蓋倫船確實適合炮擊,在海上的航速非常快,而我天朝的福船寶船再種大,抗風能力強,這屬於各有所長,我們沒有必要將兩種優點綜合起來,我們可以各取所長。”韓陽說道。

徐梁的確不願意就此放棄福船船型。

後世的艦船發展並非泰西炮艦,而是福船船式。

別看隻是一個船型問題,實際上影響的是熟練工的數量積累。直接影響一國戰艦建造質量和速度的大問題。

而且這個問題並不遙遠,就算發展速度再慢,百年內也該出現蒸汽動力的航船了,那時候福船船型能占極大的優勢。

“韓將軍怎麼看?”徐梁開口問道。

“末將以為鄭成功所言有可取之處。”韓陽頓了頓,道:“若是我水師三十年內隻在南洋洋麵,就是福船都夠用了。而三十年後,早該是年輕人的天下了。到時候他們若是還改變不了這般局麵,這水師也該裁汰了。”

“哦?”徐梁有些不解,當初說寫奏疏說福船該換的也是韓陽,如今說夠用的又是他。

韓陽連忙解釋道:“我大明的海戰還從未輸給過泰西戰艦。雖然泰西的戰艦,表現出不俗的戰鬥力,但是並未形成太大的技術上的差距,而且東西方國力差距甚大,根據參謀部的估算,便是西方所有國家的海軍力量加起來,也未必比得過我大明的海軍,至於綜合國力,更是無法比較。”

“所以西方國家的水軍不敢與我軍打硬仗。因為我們大明的水師,損失了可以迅速補充,他們的戰船損失了,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重新建造的。自我皇朝穩定,水師越來越強,現在泰西船來我朝的數量越發少了,而且他們一時也無從組建大艦隊遠航萬裏,故而臣以為三十年內是夠用的。”

這點徐梁也已經得到了數據,西班牙禁止金銀流出國內,泰西商船從隆慶時候的每年四十九船,下降到了如今的一二船。貿易幾乎斷絕。從這個數據上看,大明在最近數十年間的白銀流入速度已經放慢了許多。

“三十年後。該用通體打造的新式的鋼鐵戰艦了。”韓陽精神一振:“隻要我水師能裝備鋼鐵戰艦,不懼泰西艦炮,仍舊用福船船形,上設火炮一門,既能抗波,又能近身近戰。還可以重炮轟擊,根本不懼泰西炮艦。臣連名字都想好了,就要戰列艦。”

“你這個設想……”徐梁有些無語:“到底咱倆水師穿越者?”

“為何叫戰列艦呢?”

韓陽有些興奮的手舞足蹈,“陛下且想想看,既然重炮,肯定要布置在船頭,到時候與敵方交鋒,我們的新式戰艦,肯定要以列式布局,是故臣將其命名為戰列艦。”

戰列艦啊!

鋼鐵炮艦!大時代!

也不知道朕能不能活著看到這樣的盛況!

徐梁很想支撐到這個時代的,但是他也知道,巨艦大炮,是需要技術和工業走支撐的。

以明朝的技術能力可能鍛造出合格的鋼鐵龍骨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