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調吳三桂去遼東(3 / 3)

不過那是監察製度出了問題,並不能責怪稅收製度。

稅收製度中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全國各府縣的定額稅,而且即便是這個按照國初時訂立下來的定額,在後來也常常難以征足。

吳三桂感覺自己的人生開啟了噩夢模式,在陝西的日子,幾乎每一天都過得提心吊膽。

自從歸順大明之後,便徹底失去了自主權。

眼看著自己手下的人馬,今天以抽調遼東人去遼東為理由,抽調幾千走,明日又要抽調擊敗精銳,加入總訓導隊去接受訓練,簡直是從總參謀部、到總訓導部,那些大佬就沒有不惦記自己手頭這點人的。

從新軍光複京師之後,短短的半年內,原本數萬大軍,已經被抽絲剝繭搞得現在已經不足三萬兵馬。

該扔出去的小卒子,已經被吳三桂扔的差不多了,若是在被京師方麵挖牆腳,可就是動了他們關寧軍的根本了。

大勢在大明。

所以吳三桂隻能接受人家的鈍刀子割肉,每一天都過得極其痛苦。

吳三桂並非沒有想過魚死網破,衝出長城做過新的蒙古大佬。

可是吳應熊去當了人質,據兒子自己說,人家過得逍遙自在,老爹在京師做人質,每天也是下棋喝茶,有一票好友,過得不亦樂乎。

媽的,所有的痛苦,都讓自己一個人承擔了。

終於熬到了九月初,吳三桂收到了兵部的文移。

令他篩選出兩萬精銳,親赴錦州參戰,同時要協守大淩河,直到錦州、大淩河、右屯三城修築完成。

這種天上掉肉包子的事,讓性狡如狼的吳三桂格外謹慎。誰不知道一旦吳三桂回到遼東,那就是天高海闊,光憑高燕一個外來戶如何跟他這地頭蛇拚?徐梁不是幼稚無謀之人,這種調動有何意圖?

“軍門,多半是遼東實在打不下來了。”吳三桂手下上前道:“如今兒郎們久在客地,若是再不回去,恐怕軍心就散了。”

吳三桂眯起眼睛,看著帳外漸漸黯淡下來的天光,幽幽道:“某固知此乃一縱即逝之機,然而總有些不安,仿佛夜臨深淵而不見,隻是心中發寒。”

“軍門,莫若半路上咱們就反了吧!”郭雲龍一咬牙,揮臂做了個斬斷的手勢。

吳三桂幾乎被氣笑了:“愚昧!當年李九成、孔有德如何?亂了大半個山東,最後還不是隻能借海路逃去東邊?我軍一路從此出關,沿途都有明軍精銳駐紮。形勢能跟李九成、孔有德比麼?”

部下早就習慣用自己的“愚昧”來襯托上司的“英明”,當下順著吳三桂的口吻道:“軍門,那就隻有出關之後再行動作了。”

吳三桂想想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與其窩窩囊囊地背著反複小人的惡名被人困死。不如做出一副忠烈的模樣出關賭他一把。就算最後沒有賭贏。說不定後世還有人給自己翻案呢!

“回複兵部,我部將於九月初二日開拔。請大都督府沿途備下糧草。”吳三桂終於下了決定。

當夜,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遼軍營中,頓時滿營歡欣鼓舞。

讓兵士們唯一憂慮的卻是舍不得那些訓導官。有訓導官在,將校就不能隨意辱罵士卒。將之視作奴仆。如果出了關,這些訓導官還會留在軍中麼?

“訓導官乃是軍中常設之職,無論到哪裏,都會在軍中與大家同甘共苦!”派到遼軍中的訓導官們也十分興奮,閑置了這麼久,終於輪到自己發揮作用了。任何一個明眼人都知道,訓導官就是皇帝與吳三桂爭奪軍心的前鋒營。隻要軍心在訓導官這邊,吳三桂就是想反也未必有這個能力。

吳三桂忠心的部下站在暗處,親眼看到訓導官是如何安撫那些躁動的士卒,心中憂慮非常。他很想向自己的恩主彙報此事。

但有擔心這些訓導官真的煽動士卒造吳家的反,那終究不美。而就算吳三桂要動手,也得到了關外,弄些水土不服、疫病流行之類的借口才能鏟除這些惹人厭的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