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一師抵達(1 / 2)

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一師抵達

特戰大隊秉承著後世特戰部隊的風格,雖然沒有車輛和直升機,但是依靠一人雙馬,甚至三匹馬,實現了高機動性,正所謂來去如風。

隻要我不停的換戰馬,就不可能有人追的上我。

當然,特戰大隊的光線背後,也是無限的辛苦,因為他們幾乎在馬背上過夜,整天居無定所,幾乎每一次大規模的戰役過後,士兵都需要長時間的休息,來恢複健康。

特戰大隊的性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帶著這麼多百姓一同行動。

那些討人煩的韃子還有綠營兵固然可以討個清靜,殺了一了百了,但是這些百姓終究都是大明子民,都是我漢家衣冠。

大家訓導課從來沒少學,自然而然不會忘記大家參軍是為了保護百姓,而不是屠殺百姓,本末倒置的事情,從新軍成立到現在,還沒有發生過。

倒是有不少可歌可泣,與百姓共存亡的戰例,登載在報紙上,為百姓謳歌,稱讚。

可把他們留在寧遠城也不是辦法,因為後麵還有一支五百人的滿洲大隊距離此處隻有一日半的行程。所以隻能讓百姓自己進山逃命,至於能否躲過此劫,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特戰大隊的主要任務是敵後破襲,甚至連偵察任務都不算主流。這次的遼東鍥入戰是因為陛下本人格外重視,高燕厚顏所請,這才交給了特戰大隊。所以誰都不指望特戰大隊能將寧遠城守住,對他們而言,安排一些手腳讓這座城容易被攻克才是關鍵。

這種手腳包括派人潛伏在城內,或是在主要建築裏布置火藥和猛火油。一旦大軍攻城,這些暗手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守臣接管了城防之後,甄別真夷、包衣、綠營和難民,對於真夷和包衣統統殺死,以免留著麻煩。作為新軍序列中唯一一支沒有軍法官的部隊,特戰大隊有著很大的自我裁量空間。

對於百姓和起事的綠營,李守臣則沒有特別看管,除了告知他們明後天還有一隊虜兵要來寧遠,就讓他們自己找糧去了。

李守臣進了城中心的鍾鼓樓,設下臨時指揮部,記錄軍事日記,以及整理各種情報資料。這些在其他營伍中應該是文書、參謀的工作,在特戰大隊都是他的活。原本一個隻會拿刀殺人的廝殺漢,硬生生被逼著學會了寫字作文,由此也可見特戰大隊的訓練是何等嚴苛。

施琅雖然是訓導官,但是筆頭上的功夫未必能比得過李守臣。他是屬於從鄭芝龍手下轉入新軍係統的人,受教育時間也不長。

他進了鍾鼓樓,也無心客氣,道:“城中有些不對。”

“對。”

“對?”

“城中無糧。”李守臣抬起頭:“這支滿洲兵帶的糧食極少,而且韃子最近的糧台軍堡是在五十裏開外。”

“起事的綠營兵說他們原定天亮出發,是否是去就糧的?”施琅問道。

李守臣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我在想另一個問題。”

“什麼?”

“在我們第一次偵察寧遠城的時候。城裏有一支百餘人散兵,這些人去了哪裏。”李守臣道:“當時趕著了解地形,放著他們沒管,結果第二次回來就變成現下這撥人馬了。那他們去了哪裏?”

“你怎麼看?”施琅問道。

“之前我以為他們也是撤退的清軍。所以沒怎麼放在心上。”李守臣道:“但是回頭想想,他們沒有帶關內劫掠的東西,這不合情理。”滿洲人本來就少,撤退之際押送各自的戰利品是常態。哪有讓人空手回家的道理。

“他們應該是原本在寧遠的駐兵。”李守臣下了結論:“所以他們極有可能還要回來。其緣故就在於寧遠城裏的糧食不夠,他們要麼是騰地方騰糧食,要麼就是搬糧食去了。”

“很可能明天就回來了。”施琅道:“就如駐軍交接一般。”

“附帶還可以巡邏、狩獵。”李守臣道:“現在的問題是,如果隻是這一百散兵,咱們大可以騙進來殺掉。但如果他們剛好遇上後麵的五百大隊,這加起來就有六百人,咱們未必吃得下。”

“是肯定吃不下。”施琅道:“沒必要在這上麵犯險。”

李守臣點了點頭:“還是把弟兄們散出去,去海邊看著,若是明天新一師能到。還可以硬守一下寧遠城。否則隻有先扔給韃子。日後再取回來了。”

施琅點了點頭,旋即出去安排部署,無意間又兼了參謀和副官工作。

特戰大隊出門在外。都是戰士隨身攜帶數日的幹糧、肉脯。在有條件的時候因糧於敵,實在不行了才會動用東廠為他們準備的“孤島”。這也算是特戰大隊小小的驕傲。

雖然特戰大隊不需要寧遠的糧食。但是綠營兵和難民們都迫切需要食物果腹。他們翻遍了城中所有可能存糧的地方,最終隻找到了幾鬥陳糧,熬了一鍋光可鑒人的稀飯,混了野菜,每人分食了事。

即便如此,也隻是讓一些人“幸福”地死去。

三月的寧遠城,夜裏也是滴水成冰,體弱一些的人根本熬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