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內閣會議(二)(3 / 3)

見到徐梁高興,柳如是和邵一峰這些身邊近臣當然更是高興。

徐梁又道:“從陳文慶煉入營以來,全軍作訓全靠他一手提點,功勞甚著。傳令:授陳文慶煉中將軍銜,加武略將軍,封大都督府右都督,提督作訓操練兵務;再令:在豫西、徐州、山東,各擴編一個教導師,加大作訓規模。”

教導師是訓導師級規模的部隊,一旦這三個教導師的框架搭起來,在兵員充足的情況下,每三個月就能編成三個師投入作戰。

“陛下麾下虎將皆是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臣實在要恭喜陛下。”柳如是笑道,重音卻是在“獨當一麵”上。

徐梁道:“如今坐了金鑾殿,肯定不能持三尺青鋒,鏖戰沙場了,不過我隻要在前線,前線士氣必能大振。”

隨著將軍們的逐漸成長,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戰鬥經驗,徐梁的作用也就淪落到了提升士氣上麵。不過他親臨前線可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士氣,更是為了鞏固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尤其是天下尚未平定的時候,這種影響力必須堅持而深入地貫徹下去。

“而且這回情況比較特殊,不得不親自坐鎮。”徐梁徹底堵住了柳如是的進諫計劃,手指輕輕敲擊桌麵。

“天下最好做的就是官。天下最難做的也是官。你若是想為民辦實事,不怕得罪人,一板一眼做官,那就是最好做的官。你若是要盤根錯節去攀關係,隻想著有朝一日高升閣輔,那這官恐怕就難做了。”徐梁在懷慶稍停一日,視察了一番河內縣的民生狀態。

不同於被血洗過的開封府,處處透著尚未散去的血腥。

青州府倒是仍保有了大明原汁原味的味道,不過新近成立的府縣兩級警察局、巡檢司,以及家家戶戶門上貼著的門牌地址,都顯出與以往不同的氣息。

“今年春耕進行得如何了?”徐梁問道。

“回稟陛下,各地仍舊是耕牛不足,不過這回府裏從技工學院購得‘代耕’三百具,多少能夠緩和春耕所需。”知府顯如今負責青州府春耕事宜,隨同巡視。

徐梁眺目遠望,眼前所見卻都是牛耕。這也是可以理解,下麵府縣都希望將最好的一麵拿出來給上司看到。像知府顯這樣能老實回答,已經算是及格了。

“去看看代耕。”徐梁道。

吳偉業連忙吩咐下去,讓人在前麵開道。徐梁卻沒那個耐心,快馬揚鞭已經向前去了。

一行人徑直北上,果然看到了最新發明的“代耕”。

這種耕種器械在原曆史劇本中一直用到晚清。乃是畜力不足情況下最好的補充方式。原本的設計是一組三人,在田地兩頭安裝兩個轉盤,中間連以繩索。每個轉盤配一個壯勞力,中間一人扶犁。轉盤轉動之後,繩索拉動犁鏵,由此耕出筆直的田壟。

青州府多水。所以知府顯在靠河的地裏多用代耕,可以借水力減人力。而且一般這種上等良田麵積較大,接連成片,也方便“代耕”推進。在那些缺乏水力的地裏用牛耕,隻有下等的山地才用人力。

“原本靠水的田地都屬於富農之家,他們肯定都是有牛的,不用擔心春耕勞力。田越差的人家也就越窮,往往幾家合養一頭牛,隻是聊勝於無。如今官府出麵加以調配。全縣的春耕麵積都上去了,誰家都沒受到損失。”知府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