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命好將軍和苦命知府(1 / 2)

第七百零一章 命好將軍和苦命知府

“這小子除了從山東跟我們打過幾場硬仗之外,在別的地方,隨大軍征伐,就沒有打過幾場像樣的硬仗,這不得不說是個命好到了極致的人啊!”

徐梁拿到了李化鯨的報告,在行營中有些忍俊不禁,不由的笑道:“等他回來了,就寫個命好之人送給他。”

李岩等軍方大佬也紛紛笑了起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河南作為中原腹心之地,素來沒有立場,投降早就成為了習慣,可是這種勢如破竹的速度,讓在場的大佬們,不由的有些咋舌。

不過,驚訝歸驚訝,但是內心卻是很慶幸的。

跟下麵的將領不同,在座的無一不是軍方大佬,大家都是從基層上來的,自然知道戰爭對於國家,對於百姓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傳令嘉獎。”徐梁道:“這次李化鯨任務完成得很不錯,加武略將軍。我記得他那兒還有個參謀,是戰轉參的,這回給他把軍銜升上去,咱們大明也是可以恩蔭的,不然人家會說我這個皇帝陛下太無情嘍。”

柳如是在一旁迅速記下了軍令,送到軍令部下發。

“另外,請李將軍以總參的名義發文,建議他們不要進一步擴大戰果。”徐梁道:“扼守長江是可以的,南麵就不要刺激左良玉的舊部了,現在我軍不是打不過人家,而是守不住地盤,一定要避免重蹈闖逆覆轍。”

李岩應聲稱諾。

“秦將軍(秦良玉)召集了五千白杆兵,我有意一並交給李化鯨”,徐梁道:“他們都是川人,天然契合。而且很快就要準備攻略巴蜀,這些人是主戰場作戰,有地利人和的優勢。讓李化鯨以本部人馬與這五千川兵合練為一個山地師,正好適應的那邊作戰需要,諸君以為如何?”

“臣這就去查看川兵整訓進度,盡快讓他們完成山地部隊的整編,讓他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戰鬥。”李岩沉聲道。

徐梁又看了一遍李化鯨送來的報告,還是忍不住心中一樂。

現在自己的控製區已經從山東一下子拓展到了整個魚米之鄉湖廣,光複了大明半壁江山,一躍成為當下人口最大,麵積最廣的政治勢力。

最重要的是,這裏是真正的產糧區,在經過行政體係改造之後,緊緊套在徐梁脖子上的糧食枷鎖總算解除了。

徐梁不由的想起了那個差點兒致自己於死地的家夥,左良玉。

左良玉在明朝官方看來,也算是個救命稻草的存在,雖然後來歇菜了,但是依然沒有人敢小覷他。

在徐梁看來,左良玉若是早出生幾百年,也不脫為一代梟雄。

左良玉出身貧寒,年幼的時候便父母雙亡,由叔父養大。從小經曆過各種苦難,不僅沒有壓垮他,反而讓他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他身材魁梧,體力過人,尤其是擅長開弓射箭,早些年在山海關當兵,因為其悍勇,便成為軍官。

軍人即便是再黑暗的時代,也是尊敬強者的,當然你得有起碼的知音。

就像是文官裏的海瑞,一樣的出身貧寒,若沒有人罩著,如何成為海青天?

左良玉一路青雲平步,最慘的時候也曾經被撤職,後來東山再起,投到曹文詔麾下,曹文詔也是一等一的猛將,猛將在一起,自然會一起迸發光芒。

後來,左良玉就被真正的大佬發覺。

他就是侯恂,侯恂這位大佬直接將左良玉提拔為副將,讓他到中原剿賊,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一方軍閥。

而那個當年的勇敢的年輕人,也一曲不複返,成為抱著軍隊,享受好日子的惡人。

說是惡人,並不是因為他是軍閥的原因,實在是左良玉的軍隊,軍紀極其敗壞,民間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主要就是因為左良玉縱容兵痞。若說這是將領的性格所致也就罷了,偏偏他這樣縱容,戰績卻還一直拿不出手。

另一方麵,左良玉又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侯恂提拔他之後,他每次路過侯恂老家,都要去給侯恂父母請安磕頭。

侯恂後來出京督師,也是他手下留情才沒有被坑死——隻是被坑進了監獄而已。

可見左良玉是個極其複雜的人,這回新軍與左良玉的舊部毗鄰而居,朱振甚至給了侯恂新任命:總督河南、湖廣屯糧事務。

就是希望侯恂發揮對左良玉舊部的影響力。

侯恂年紀已經大了,兒子順利搭上陛下的龍舟,成為知府,他已經頗為滿足了。這回出山也純粹是借著過去的餘威,壓住左良玉的舊部不讓他們動彈罷了。

“再從沂蒙山的吏員學院調實習生過來吧。”

徐梁麵對河南各府縣的叫苦,隻能盡快補充底層書吏。

徐梁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地方政權。主要就是靠完善合理的文職官吏體係,建立大量的文字檔案,將原本被當地吏員視作傳家寶的社會數據,全部收回,重新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