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吳三桂的心思(3 / 3)

隨著炮聲結束,吳三桂哀歎地看著麵無血色的孔有德,知道這一次的進攻已經徹底失敗了。清軍已經徹底被轟掉了膽氣,甚至無法推進到昨天的位置就全隊潰散,就連真夷巴牙喇用大刀都阻止不了士兵的潰逃。

“收屍。”孔有德幾乎是咬著牙說道。

被強征來的民夫膽戰心驚地上前收攏屍體,拉到後麵去燒掉,否則會引發瘟疫。

明軍並沒有進攻那些被趕上來收拾的民夫,而是抓緊時間替換火炮,準備彈藥和火藥。

孔有德之前曾誤讀了明軍的這種態度,以為明軍不會對漢家百姓開炮,故而驅動大量民夫衝在前麵,讓甲兵緊隨其後。隻要百姓衝過了火炮。明軍炮陣自然就破了。這是當年女真人和蒙古人發明的攻城戰術,心慈手軟的宋人經常上當。

然後孔有德忽略了守兵鎮守馬陵關的決心,雖然民夫的確衝進了清兵從未推進到的位置,但隻要滿清甲兵踏過了炮擊線,明軍火炮便會毫不猶豫地發出怒吼。

“這裏打不過去的。”吳三桂對一旁氣急敗壞的孔有德道:“明軍的火炮打得比你的遠,而且打得準。”

孔有德怒視吳三桂。卻不能反駁。他帶來的五門火炮還沒有推進到炮擊位置,就迎來了明軍轟擊,其中有三門被跳彈擊中,炮體受損,沒人再敢用。這樣的準確率,實在是讓人驚懼。即便是全盛時候的烏真超哈,對炮手的最高要求也不過是:把炮彈打出去。

“我就不信,他們有那麼多的炮藥!”孔有德怒道。

炮藥比尋常火藥更加難以配比和保存,隻要用的硫、硝質量差一些。便不能做出合格的炮藥。不過他們卻不知道,在嚴格質量監控和最大程度追求精密配比的火藥廠,炮藥的生產已經上了軌道,由最富經驗的老工匠層層把關,確保炮藥、銃藥、引火藥、爆破藥各種類別的火藥能夠發揮最大效用。

遼州雖然地處山地,交通不便,但是它本身足以囤積十五天的糧食、火藥,而且每天都有邯鄲運來的軍資。從未斷絕過。如果要拚消耗,顯然是孔有德這邊的成本更高。

“打不下來的。”吳三桂搖頭道,“這才是一個馬陵關,後麵有什麼營寨誰都不知道。”

“王爺,你就真的隻在一旁看著麼?”孔有德將怒氣遷到了吳三桂頭上。

“本王已經上啟攝政王,請他準我渡河攻打榆林。”吳三桂淡淡道:“當日本王說得很清楚,降清隻是為了救明。對麵這明軍大旗一日不倒。本王就一日不會從這兒過去。”

孔有德好像聽到了自己後槽牙磨動的聲音,心中怒罵:你這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的小人!現在想回頭麼?且去問問南邊那些文臣肯不肯放過你吧!

吳三桂沒有理會孔有德的怒火,心中卻是遺憾:當日沒有想到明朝竟然能迸發出這樣的戰鬥力,早知道何必降清?坐船去山東保護聖駕才是正理!隻看槁城之戰,還以為明軍是回光返照。但現在再看遼州的部署,這簡直是逆天改命啊!

崇禎朝一共十七年,總共鑄炮不過五十門,為何一個遼州竟然就能放十餘門?其他地方的火炮都調到馬陵關了麼?吳三桂心中不解,但也想不出有誰能夠為他解惑。

投降滿清已經是實打實的汙點了,而且聽說大明對滿清的仇視甚至比對闖逆還高出一線,乃至於滿清大喊著“替明討賊”的旗號,都被無情地打了耳光。那麼要想日後再保有一條退路,隻有西征闖逆,適時反清,才是能夠將功補過。

想到這裏,吳三桂又有些發愁,自己手裏這六萬關遼軍已經元氣大傷,許多都是入關之後補充的新兵,連兵器都沒有,用的還是農具。要靠這樣六萬人獨立討闖肯定是不行的,但若要清兵一起去,自己卻要受到監視和牽製……唉,不管怎麼樣,先討要點兵器馬匹總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