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原局勢(2 / 2)

可是亂世如此,自己也無法擺脫。

薑鑲身旁坐著一人,正是葉臣。另外一人居中高座,穿的卻是文官服飾,從容貌上看卻是不折不扣的武人。

此人便是刑部左侍郎孟喬芳,故明寧夏總兵孟國用的兒子,在明朝時以副將身份鎮守永平。崇禎三年永平陷落,他投降了皇太極,仍舊被任為副將,如今是刑部左侍郎,同時也是鑲紅旗漢軍的梅勒額真。

清廷既然已經分好了大餅,兩白旗自然也就能夠全力西向。大軍出動,先鋒十分重要。孟喬芳對西北一代了如指掌,正好是大軍西征的向導和開路先鋒。在孟喬芳之後,吳三桂與孔、尚、耿三順王的大軍也在調撥糧草,不日便要西進。

隻等這些漢軍掃平了敵兵,阿濟格和多鐸才會帶著兩白旗滿洲的兵力跟進,占領地方。

年近半百的孟喬芳輕輕撫須,聽著楊振威的報告,又回想起他剛剛進入太原城的情形。

這座古城的建城年代可以上溯到殷商之世,毀於宋,興於元,在明時為晉王府所在,九邊重鎮之首。因為晉王朱的嫡三子身份,太原城開八門,設門樓十二座,城周建小樓九十二座,敵台三十二座,實在是配得上它“龍城”這一美稱。

照孟喬芳想的,若是連太原都能打下來,還有哪裏打不下來?直等到了地方,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攻陷太原,其實是守將棄城而走。

“我大清占據了太原固然可喜可賀,”孟喬芳頓了頓,“但東側狹道還在明軍之手,讓人不安啊。萬幸現在堵住了峪兒口,總算不用擔心得不能入眠了。”

正是孟喬芳命令薑瓖屯兵範莊、葉臣駐守李虎坪,鎖住峪兒口。他很驚訝葉臣、薑瓖兩人竟然連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都放任不管,若是哪天明軍先搶到了這裏,豈不是可以隨時西進太原?

薑瓖卻認為孟喬芳太過多慮,更不滿意一個“副”將在他一鎮總兵麵前擺臉。他貌若無事道:“明軍連西煙鎮都沒占,顯然是力不從心。”

從峪兒口往東曲折而行十裏,就是一片開闊地,有十餘個小村落。繼續往東四十裏,就能看到一個四麵環山,中間留有一道出入口的平坦穀地。這塊盆地方圓三十五裏,隻有四裏寬的出入口,其中有居民進千戶,每月有九次集市,是盂縣到太原之間最為繁華之處。

若是在西煙鎮屯駐千餘人,非但可以作為大軍糧倉,也是進退兩便的要地。最難得是易守難攻,宛如鐵釘入石一般牢靠。

“若是我兵力充沛,早就將這西煙納入囊中了。”薑瓖道。

孟喬芳冷笑一聲:“有在大南溝送死的人馬,足夠占據西煙了。”

所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孟喬芳這是擺明了揭薑瓖的傷疤。薑瓖自然怒火中燒,自辯道:“當時我軍是追擊闖逆陳永福部,抓捕逃民,哪裏知道明軍竟然不識好歹地暗中埋伏?何況當時我軍不過五百騎,明軍卻足足有三五千人,就算放在西煙也守不住!”

“三五千?薑帥如何得知啊?”孟喬芳並不相信,隻覺得這是薑瓖故意誇大明軍兵力,為自己的慘敗找借口。據他所知,整個真定方向的明軍也不超過五千,難道都放在盂縣打伏擊?更何況大南溝這名字一聽就知道是個典型的山溝,真放三五千人明軍自己就動彈不得了。

“有紅夷炮十餘尊,還沒三五千人麼!”薑瓖是從火炮數量推導出來的,雖然不準,但從常識上說來並不能算錯。

明軍的火炮比清軍多得多,但算上運炮、放炮的兵力,再加上運送火藥和炮彈的輔兵,絕不可能平均到兩百人一門炮。

“那這支人馬去了哪裏?為何不占據西煙?”孟喬芳追問道。

“肯定是去了潞安府。”薑瓖道:“自然也就沒有餘力占據西煙了,剩下的兵力都在大南溝、小南溝設防。”

孟喬芳輕輕拉了拉胡須,也覺得薑瓖說得有道理。從戰術層麵看,西煙的確十分重要。但將眼光放到整個秦、晉、豫三省,上黨故郡顯然更有價值。如果真是隻有數千兵力,守住盂縣而攻略上黨,的確是明智之舉。

“這支明軍倒也是個麻煩。”孟喬芳眉頭緊蹙,覺得自己在京中時還是太過輕敵了。

“有甚麻煩的,”薑瓖不以為然,“他們打下潞安府肯定是要去河南,山西這邊明軍斷然不敢跟我大清硬拚。”

“這卻不然……”孟喬芳剛要拿石廷柱和巴哈納的教訓來教育薑瓖,突然看到軍帳外人影晃動,登時暴聲喝道:“帳外何人!私探軍機者斬!”

外麵當即衝進來一個甲士,原來是孟喬芳的戈什哈。

那戈什哈跪地稟道:“報主子,我軍在李虎坪所設的糧倉被明軍焚毀了!”

孟喬芳猛然站起:“胡說!糧倉重鎮,豈是輕易為人焚毀的!”

那戈什哈身子微微一縮,連忙道:“主子,前日晚間,的確有明軍潛入糧倉,五千石軍糧付之一炬……他們還留了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