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新式火炮(2 / 3)

在滿懷期待之中,他終於再次見到了陛下,高高揚起的塵土,宣告著陛下的駕到。沒有儀仗隊,就是陛下與他的一班親衛。

“臣湯若望,拜見陛下。”湯若望連忙迎了上去,為徐梁拉住轡頭。

徐梁翻身下馬:“湯先生這可不是您的風格,這麼著急忙慌的把朕找來是怎麼了?是與技工學校合作的沒良心炮成型了嗎?”

“陛下!”湯若望不可抑製地渾身顫抖,叫道:“不是沒良心炮,是其他的發現,這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主對大明播下的福音!”

徐梁一怔,將韁繩拋給上前迎接的下人:“去裏麵說。”他又朝邵一峰招了招手,低聲道:“讓小硯台帶人來。”

邵一峰有些意外,轉身朝另一個侍衛走去。耳語兩句。那侍衛勒轉馬頭,快馬加鞭,又往城裏去了。

徐梁看了一眼湯若望,讀出了他的疑惑。隻是笑道:“走,咱們進去。”

這座形如軍堡的寨子早已經中門大開,迎了徐梁一行人進去。

整座寨子分成工坊區、住宅區、研究區,正如一個被分成三塊的大餅。徐梁信步跟著湯若望進了研究區主樓,卻沒有進布置舒適的客堂,而是直入地下大廳。

這間地下大廳深入地下一丈有餘,燈火通明,是炮廠收存重要物品,防人偷窺竊聽的保密室。後世人以為明朝人沒有技術專利的概念,所以也就沒有技術保密的意識。那隻是輕視古人的生活智慧。

文人和工匠遠比軍人更知道保密的意義重大。故而工匠不會輕易泄露自己的手藝。文人編寫出的火器書籍,也會故意將泰西的度量衡單位寫成大明製式,卻不進行數據換算。更或者直接模糊其詞,隻說大略不論細節。所以要靠明人的技術書籍製造火炮或者煉鋼,與緣木求魚無異。

“陛下請看。”湯若望激動道。

地下大廳裏燈火通明,中間擺放著一尊火炮,一眼可知就是小口徑的紅衣炮。

徐梁繞著這火炮饒了兩圈,伸手摸了摸光滑的炮身,張開虎口比了比炮口的口徑,疑惑道:“這炮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陛下,這炮雖然隻能發射四磅的炮彈,卻是一個全新時代到來的宣言。”湯若望激動道:“因為它的特別不是因為炮本身。而是一種全新的鑄造法!陛下,您恐怕完全無法相信,從投入實驗到生產出這第一尊火炮,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啊,陛下!而且隻要有足夠的材料,完全可以做到每範日產一尊火炮的生產速度!”

徐梁臉上平靜如水,並沒有被湯若望高亢和激動的聲音感染。他再次摸了摸光滑的炮身,道:“是誰做出來的?讓他來見我。”如果這炮試製了兩個月,那啟動實驗的肯定另有其人。

湯若望顯然被徐梁的態度打擊了,內心中的熊熊烈火瞬間熄滅,平複了往日的聲音,失落道:“遵命。”

徐梁目送湯若望上樓,蹲下身,鐵腥味混雜著硫磺味衝入了他的鼻腔。從炮身上看,果然看不見一個氣孔沙眼,的確是一尊合格的火炮。

每範日產一尊……如此說來這模具是可以重複使用……鐵範鑄炮?

徐梁想起前世中的一次參觀,似乎是在鴉片戰爭前由一個縣官發明了鐵範鑄炮,在一個月裏生產了一百餘門火炮,領先西方三四十年。因為這種難得的領先記錄,鐵模鑄炮法被人為抬高了許多。實際上西方當時走的是鍛造路線,很快就要上馬高噸位水壓機了,自然不會再回到鑄造法的路子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