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國家初立百業艱
徐梁登基稱帝之後,首先做的便是人口普查,因為國家這一次分配土地,沒有人願意隱瞞人口,所以數據較為真實。
從現在各地方初步統計出來的數據來看,整個東南加上山東差不多大概八千萬人口,這個數據比起曆朝曆代已經算是盛世的人口了。
徐梁相信隨著高產作物的推廣,人口突破到兩億,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因為朱元璋時期,黃冊齊全,全國有多少土地很清楚,目前行動最快的是山東,六千多萬畝農田已經全部分配下去,當地自發組建民兵隊,成為抗擊滿清最有力的前線。
根據徐梁自己計算,以八千萬人口計算,再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合格兵員理想數據可以達到八百萬,征發百分之十,就是八十萬。
再這個時代,有八十萬大軍,隻要訓練的當,足矣稱霸整個亞洲。
將來甚至可以跟全球的群雄列強掰一掰手腕。
新朝建立,第一位進入軍部的統帥是降將李岩,因為國事動蕩,李岩基本上除了在軍部就是陪伴在徐梁身邊。
徐梁在計算全部兵力數量,他自然也要統計。
兩人在紙上劃了許久,李岩得出了跟徐梁差不多的結論,“以目前的情況,養八十萬軍隊,確實是夠得。甚至我們東南之地,就有八十萬軍隊。”他旋即又說道:“不過這些衛所的軍隊都是些老弱,裁汰之後,能夠剩下八萬就不錯了。陛下想要誠心構建軍事體係,是走衛所製度,還是募兵製這將是影響千秋萬代的事情。”
徐梁點頭道:“誠如大將軍所言,軍事製度是影響千秋萬代的大事,但是無論是衛所製度,還是募兵製度都有他的缺陷,我想施行是全新的軍事製度,我將他定義為義務兵役製和衛所製度相結合的製度,在華夏民族整體上覺少的區域,我們可以設定衛所,讓他們負責開墾,比如未來的西北之地,漠北之地,河套之地,都要施行衛所製度,但是這些部隊並不是以軍事作戰為主,他們需要開墾土地,進行工程建設。而軍製的主體則應該是義務兵役製,以十六歲為基準,男子有義務進行服軍役。”
“家中獨子者呢?”
“這個需要討論!若是獨子者不用參軍怕是有隱瞞人口的情況。況且同樣是華夏子民,為國效力應該不分先後。”徐梁道。
“陛下,還要籌謀海軍之事,”李岩道:“臣聽聞商部自山東起,就有大量的軍艦輔佐海外貿易,是不是可以抽調出來半數,拱衛海防,滿清有孔有德,有不少海軍,若是直接偷襲我們邊疆,便是很大的問題。”
徐梁回到龍書案後坐下,輕輕的敲擊桌麵,“說實話,孔有德那幾艘破船還真不夠使,就目前我大明前些年剩下的軍船,也足夠應付。他要是敢玩兒登陸作戰,絕對是有去無回。不過大將軍的話,倒是讓我想起個事兒,東瀛人參與叛變,我想是不是可以直接在東瀛開辟戰場,抓些東瀛人來我們大明做勞工。”
“陛下,如果想要征伐東瀛,我軍恐怕要抽調不少精銳。”李岩有些皺眉道:“如今軍力尚若,國家又有張獻忠、李自成等叛逆還需要剿滅,陛下不可舍本逐末。”
在李岩看來,東瀛隻不過是小麻煩,他如何也不明白,陛下為何對東瀛那麼多恨意,而且屢屢向自己提起。
徐梁知道李岩的想法是最理智的,也就不再提這件事情。
徐梁感覺自己應該組建總參謀部了,目前很多軍國大事都是他跟李岩商量著來,這種辦法很要命,整的兩個人整天精疲力竭。而組建參謀部,還有個好處,可以以專業的方式處理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削弱內閣的權柄,讓文武分立。
大明倒是有一些老將目前賦閑,比如說說傳奇女將秦良玉,以及前些時日聲名大噪的閻應元。這些武將因為不是徐梁一係,目前被排斥在權利中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