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教育改革(2 / 2)

“陛下,前線將士剛獲得如此大勝,卻這般訓斥將帥,怕是對士氣有所損害啊。”

如今皇明重新施行宰相製度,而程賢則是左相,李邦華是右相。

程賢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

徐梁搖搖頭,歎息一聲道:“不,打贏了仗是好事,但是損失慘重,並不是朕想要的。我想列為臣工,現在手裏都有了朕命人分發的鵝毛筆吧?鵝毛取自鳥禽類翅膀最外層的五根羽毛,以左側翅膀的羽毛更佳,但是卻是極其容易損耗的物品,如果每日損耗如此巨大的話,後勤生產的壓力將士何其浩大?外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我大明百姓雖多,但是朕也不忍那麼多死於疆場之上。”

眾臣工苦逼的點點頭,他們根本不想用這東西,但是陛下強推他們也沒有辦法,聽說陛下正在研究炭筆,到時候日常的很多工作要改用炭筆。

“臣這便吩咐內閣擬旨。”程賢拱手道。

“好了,信使先回去休息吧。禮部、工部、戶部與內閣的大人們,先留下!”

徐梁擺擺手,程賢等人疑惑的看著徐梁,徐梁重新做到龍椅上,皺著眉頭道:“朕聽聞成立教育部,推廣教育的事情遇到了阻力?”

徐梁登基之後,最關注的事情便是培養人才。因為隻有人才,才能豐富徐梁的軍功集團,才能不斷的強化自己的羽翼。所以對於人才的培養,徐梁是最上心的。

程賢負責困難重重的分田事宜,而教育則交給了李邦華這個昔日的清流來做。

李邦華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教育的推廣乃是功利千秋的好事,教師團隊倒並不是最困難的事情,最困難的事情是教材的編訂,以及學生日常學習用品的消耗,陛下規劃的學校數量實在是太過於龐大,就算是鵝毛筆也不夠用的,更不要說書籍的印刷,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

徐梁點點頭,說道:“這件事情,朕已經替你們解決了一大半,首先是活字印刷術的事情,朕已經差遣應天的工匠們進行了改良,以後印刷作坊都使用銅活字和新型墨水,提高印刷的產量。至於筆,朕前些時日提出的炭筆已經研製出來了,不日便會下發到工部。

工部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立國營第一、第二、第三炭筆廠,招募身份清白的婦女進行培訓之後,進行生產。至於訂單,朕會讓戶部跟你們對接。”

“有了新的活字印刷術和炭筆,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提高產能,培養更多的讀書人,但是朕還是那句話,朕要的讀書人,不是舊時代那種之乎者也的讀書人,而是可以為社會提供價值的讀書人。

如果將之前的教育定義為精英教育,那麼朕現在的教育是量化式教育,朕要的是量產,朕要讓越來越多的人識字,最多三年,便要有一部分人可以走上工作崗位,他們隻需要負責登記工作,數據計算就可以。”

李邦華頷首,不過卻依然有些疑問,“陛下,讀書人是一國之脊梁,雖然眼下秩序可以有陛下昔日在軍中的老部下撐著,以及我們這些老東西幫襯著,但是將來該如何?陛下應該定下個章程,曆朝曆代都有國子監,臣建議恢複國子監製度。”

徐梁擺擺手道:“國子監製度可以恢複,但是必須要更改,朕說說朕的看法,你們內閣回去議論議論,回去給朕個意見。

現在還能在徐梁身邊為官的,都是懂得實務的人。

就連李邦華都在笏板上小心翼翼的記錄著什麼。

對於臣工的工作態度,徐梁還是非常滿意的。

“好了,朕倦了,你們下去忙吧。”徐梁擺擺手,算是解散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