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充分競爭(2 / 3)

幾名國企人又說又笑的,抓著翻譯逮人,不多一會,楊明就發現了,他也不好直接趕人,趕緊問蘇城:“怎麼辦?

蘇城也看到了,嗬嗬的笑了兩聲,說:“老壽星上吊。”

“啊?”楊明不理解了。

“不就是競爭客戶嗎?你怕什麼?”蘇城瞥了後麵一眼,淡定的道:“能影響到咱們的,那就是業務和咱們有共同之處的企業,既如此,那就搶客戶好了,大家都是中國企業,都有出口退稅,誰要是連國企的業務員都競爭不過,回家賣紅薯去。”

楊明臉色一整,站直了道:“明白了,我讓過來的,一個客戶都搶不走。”

“和咱們業務重疊的,必須一個都搶不走。”蘇城口氣嚴厲,轉瞬又稍有放緩,道:“他們要在咱們的展區晃悠,隨他們,遞冊子,找客戶談話都行,但不能讓他們張貼自己的廣告。”

“您放心吧,一個業務都讓他們搶不走。”楊明給蘇城做大管家這麼幾年,對蘇城的性格也摸熟了,回答沒有丁點的磕絆。

幾分鍾後,守株待兔的大華員工就撒開了,差不多一兩個人跟著一名國企代表,麵對客戶的時候,也是夾雜著一起上。

就像蘇城在費老所在的會議上所言一樣,凡是大華涉及的業務,他們都是行業領先的,這也是蘇城在資金充沛的情況下,對大華實業的要求。

同樣的客商,麵對成本相似,技術更新的產品,自然會選擇後者。某些時候,大華實業還能做到技術水平更高,成本更低。

如果不是國際工業裝備展,各家與大華實業的業務重疊的國企,興許還能通過各種手段撈到一點殘羹剩飯。

但在國際工業展上,無論是采購方還是出售方,都變的非常謹慎和認真,價格和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決定性的因素。

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技術領先的大華實業也不一定能撈到訂單,其他國企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反而是那些與大華實業的業務不相關的國企,在大華的展台周圍晃一會,能領回去一兩個有意向的客商,相當於中方的展台略有擴展。

賴文昂、高崗等人的態度,從積極到平靜,從平靜到消極,奔波的散出百來本小冊子,就慢慢的喪失了動力。

賴文昂更是不時的用憤怒的表情麵對身邊的大華員工,但是,身在大華實業的展台,就算他的臉皮再厚,也不可能動手驅趕大華人。

一名名客商來,一名名客商去。

但是,留下的都屬於大華實業,不管是比銷售技巧,還是比產品的技術,始終保持著充分競爭的大華實業,都要甩出淮鋼等企業幾條街。

大華實業的技術領先,更是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水平。

其實,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最缺乏的原本就是資金,其次則是優良的組織形式,至於人才,名為缺少,實際上是不少的。尤其是願意掏錢的公司,集一國之力,又怎麼可能找不到人才。

同樣的人,在舉國體製的概念下,能做出令世界驚歎的技術,能研發出改變世界的產品,到了八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這些人的水平依舊,隻是需要好的組織方式,需要好的動力來源。

而從蘇城的角度來看,他的思維模式是先進的,他對世界和行業的認知是先進,找到恰當的管理者,改進管理模式也並不困難,唯一需要解決的,終究還是資金問題。

通過瑟坦油田解決了資金問題的大華實業,再要在中國開展技術研究,那就變成了再容易不過的事。同樣的石油工程師,美國的起薪是10萬美元,大華實業算上特殊貢獻清單,也用不了10萬元人民幣,高端的工程師的差距自然更大。

可以說,當蘇城保持著業界一般水平的技術投資力度的時候,大華實業的技術進展必然比業界一般水平要快,更別說蘇城還能選對正確的方向。

當第一天的展會結束,大華實業簽下了七份意向性合約,確定的合約恰好是低合金鋼的銷售合同,三年2000噸的數量聊勝於無,好處是不用大華生產,屬於空手套白狼的商業合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