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智慧篇 箴言三十九(2 / 2)

猶太民族是個具有古老文明傳統的民族。熱愛知識、重視教育是猶太人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就把教育作為複國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在巴勒斯坦出現的猶太人組織是猶太學校。以色列建國前,猶太人就已建立了兩所大學和許多中心小學。

以色列曆屆領導人一直把培養高質量的人才看做一個關係到民族生存與否的根本問題。教育立國、科技立國是以色列從成立之日就追求的目標。他們認為,如果不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建立一個模範的社會,則以色列在戰場上將處於軍事劣勢,在國際上得不到尊重,也無法吸引眾多的猶太人來定居。這樣,以色列就無法生存下去。

為此,梅厄夫人說過:“對教育的投資是有遠見的投資。”

夏紮爾也曾說過,“教育是創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伊紮克·納馮則更直截了當地說:“教育上的投資就是經濟上的投資。”

以色列建國後,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地位。

1949年以色列頒布了《義務教育法》。這是這個國家最早製定的幾個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頒布了《國家教育法》,1969年頒布了《學校審查法》,等等。這一係列法律的製定,確立了教育的地位,形成了以色列特色的教育製度。

以色列在教育方麵投入了較高的經費。從20世紀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經費始終高於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8%,最高的1979——1980年度竟達8.8%。在一個四麵樹敵、困難重重且軍費開支相當高昂的國家,教育投資能達到這一水平,確實不容易。

以色列教育投資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正是因為有了較高的教育投資,以色列教育才有了迅速發展的堅實基礎。

以色列是個移民國家,來自四麵八方的移民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帶到以色列,其中既有東方文化又有西方文化,既有傳統農業文化也有現代工業文化。以色列教育投資的目的之一就是填平這些不同文化的鴻溝與差距。為此《國家教育法》明確規定:“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一方麵是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國家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麵是促進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之間的融合,清除他們之間的文化差別,以形成一種新的猶太國民文化。”

高昂的教育投資使以色列教育結出了累累果實。

以色列的人口隻有500多萬,但是在校人數達到138萬人之多,還有很多成年人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在以色列人中有1/3是學生,也就是說,每3個人中就有1個學生。從大學人數來看,以色列總人口與大學生的比例僅低於美國和加拿大,比歐洲的一些國家都高。以色列的文盲率十分低。

以色列的大學是公認的世界一流的大學。凡是到過以色列的人都必去“遊覽”以色列的大學。凡是到過這些大學的人無不為它們校園之幽美、建築之宏偉、設備之先進和藏書之豐富而讚歎不已。以色列大學的許多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承認為權威性項目。

以色列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由於國內容納不了這麼多專家、學者,以色列已開始“輸出”人才,不少人才外流,特別是流向美國。

發達的教育和優良的人才素質終於使“彈丸之國”以色列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地緣政治力量和國際力量。

一個貧窮、愚昧橫行的國家,將是一個走向滅亡的國家,一個受人欺淩的國家。而要改變這種狀況,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可以使一個陷入災難的國家走向重生,以色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