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禹夏後氏
〔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鉤鈴,胸有玉鬥,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長有聖德。長九尺九寸。夢自洗於河,取水飲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當堯之世,舜舉之。禹觀於河,有長人白麵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之事,乃退入於淵。禹治水既畢,天錫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是為《洪範》。三年喪畢,都於陽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頒夏時於邦國。〕
二年,咎陶薨。
五年,巡狩,會諸侯於塗山。
〔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曰:“吾受命於天,屈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奚憂龍哉。”龍於是曳尾而逝。〕
八年春,會諸侯於會稽,殺防風氏。
〔夏六月,雨金於夏邑。
秋八月,帝陟於會稽。〕
禹立四十五年。
〔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喪畢,天下歸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