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信裏虛情真意(1 / 2)

即便洞悉鄧珪包藏禍心,但失去宗族這一依仗之後,徐武江他們是沒有掙紮餘地的;即使要掙紮,也不可能在鄧珪的眼皮子底下掙紮。

次日拂曉,徐武江便將所部武卒,包括徐心庵在內二十四人以及十匹軍馬拉出來;鄧珪也是難得的穿上鎧甲,在正副都頭晉龍泉、唐德二人的陪同下,親自送這隊武卒出巡檢司軍寨,前往青溪寨駐防。

普通武卒都還蒙在鼓裏,每遇剿匪作戰,事後賞功不提,在開拔之前,諸大姓宗族都會捐一筆開拔錢——這一次比較倉促,鄧珪還是先從私賬裏按人頭劃出五十貫錢來賞下,因此大家士氣都還不錯。

有那麼一些怨氣,在賞錢麵前也撫平了。

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虎頭寨賊兵會去強攻青溪寨的,他們以為隻需要守到諸宗族鄉兵大舉集結之時就可以了。

“徐懷為何不去?”鄧珪看到徐懷與徐武江續弦荻娘站在送行的隊伍之中,側著臉問徐武江。

“徐懷還沒有列入巡檢司兵冊之中,自然不去——還等這次剿滅虎頭嶺之匪,請鄧郎君通容一二,讓他能進巡檢司吃兵餉。”徐武江臉色沉毅、聲音有些發冷的道。

見徐武江還有情緒,鄧珪也不會強逼太甚,打了個哈哈,道:“好,好!你們到青溪寨之後,與耆戶長好生商議,守住寨子,莫叫賊兵借道出來便可,不得浪戰!”

徐武江能按捺住,徐懷還是有些擔心徐心庵年輕氣盛,會當場衝動去質問鄧珪;他看到站徐武江旁邊的徐心庵咬緊牙關,腮邦子以及太陽穴上的青筋都在隱隱跳動,可見他也是狠心才摁住內心的衝動。

徐懷沒有看到王稟、盧雄的身影——鄧珪可以限製無關人等接近王稟,但不大可能將王稟軟禁起來,他也不知道盧雄昨夜回去後,王稟對當前的險惡形勢有什麼看法。

當然,徐懷這時候主要的注意力,還是放在鄧珪以及正副都頭晉龍泉、唐德三人的身上。

鄧珪這個巡檢使是朝廷正而八經任命的武臣,正常情況下,三年便要流轉他地。

而巡檢司改從地方招募土兵之後,都頭、節級也都由地方舉薦到縣尉司任命。

晉龍泉、唐德代表晉氏、唐氏,在巡檢司擔任正副都頭皆有些年頭了,可謂是流水的巡檢使、鐵打的都頭,但這一刻晉龍泉、唐德兩人臉色都略有些陰沉。

徐懷從晉龍泉、唐德兩人的臉上看不出異常,判斷他們應該是不知情的。

徐懷心感他們心裏或許還有些怨氣,懷疑鄧珪將這個實際並無多大凶險的差遣交給徐武江,是想著以後有理由舉薦徐武江接替他們中的一人吧。也是,要不是他們窺破一切,怎麼可能看到潛藏在水麵下的凶險?

待開拔賞錢發放下去,鄧珪裝模作樣訓過一番話,徐武江便叫徐心庵帶著兩人乘馬先行探路,防止虎頭寨得到消息在半道設伏,之後他才與其他武卒簇擁著七匹軍馬出寨而去。

簡單的開拔儀式就這樣結束了。

日過三竿,鄧珪有事去河東街市,徐懷轉身便往巡檢司衙署跑去。

鄧珪家眷都在泌陽城裏,沒有隨他到淮源鎮來赴任,鄧珪平時在巡檢司就住衙署後麵的宅子裏。

軍寨之內就鮮有人出沒,巡檢司衙門就更加冷清。

有兩名吏目在衙署前院的偏廂廳裏署事,看到徐懷走過來,他們嫌棄的驅趕道:“你這笨貨跑過來做甚?這裏不是你玩鬧的地方,快滾遠點。”

徐懷不理會他們,徑直往裏走。

兩個吏目也就不再阻攔,還以為是誰吩咐徐懷跑過來辦事的。

徐懷穿過衙署前廳,窺著後宅沒有人影,便大咧咧的朝鄧珪的臥房走過去,便站在門口端詳裏麵的布置。

當世武舉跟前朝略有不同,除了對身世有嚴格的要求、會比驗刀槍騎射等外,還會考策論。

很多武舉出身的,不從軍也可以走文吏晉升,隻是比不得正而八經科舉出來的;真要將鄧珪單純當作一介武夫看待,就太看輕他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