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西倫(2 / 2)

當眾宣讀論文的情況,在每個學校或多或少的都有。隻是隨著交通的方便和交流方式的簡化,弱小的學校漸漸的失去了舉辦此類活動的能力,他們的當眾演講,往往是給本校的學生或者教師做一次演講,屬於演講者的權力溢出,多部分是自嗨的模式。

高水平的大學對於此類講座則抱著審慎的態度,因為依照傳統,這往往意味著學校對該學者的認可,乃至於毫無保留的支持。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論文宣讀就更加有象征意義了,尤其是在下半年度,總是容易令人有悠長的想象。

諾獎雖然是世界級的獎項,但評選諾獎的,可都是瑞典學者啊。

更準確的說,就是斯德哥爾摩大學和卡瑟琳醫學院的教授們,決定了諾獎的歸屬。

安德森望著休斯頓,單刀直入的問道:“你覺得楊銳有資格得諾獎是嗎?”

“我怎麼覺得又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阿倫尼烏斯。”休斯頓說的正是阻止門捷列夫得獎的瑞典學者。他也是與諾貝爾獎關聯最密切的瑞典學者,每當人們說到暗箱操作的時候,就免不了提到他。

從已經解密的文件中可以看到,阿倫尼烏斯近乎把持了十多年的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評審,雖然說不上專權決斷,但其影響力也遠遠超過了科學與合理的範疇。

有明確證據的,除了門捷列夫之外,還有現代物理化學的第四位奠基人能斯特,因為與阿倫尼烏斯是敵人,被後者不遺餘力的阻擋了多年。居裏夫人則在1911年因為他的策劃而獲獎,除此以外,13年獲獎的維爾納,14年獲獎的理查茲,都是阿倫尼烏斯一手推入諾獎殿堂的。

這其中倒是沒有太多的金錢往來和權力交換,但是少不了恩怨情仇與理念之爭。

總的來說,當阿倫尼烏斯與諾獎相關聯的時候,它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安德森卻是“嗤”的一笑,道:“你是做不了阿倫尼烏斯,但你想做西倫。”

休斯頓的臉色頓時一變,他的想法還真的被安德森給戳破了。

西倫是指拉爾斯西倫,他自51年就任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無機化學教授之後,便開始為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準備謝苗諾夫的科研成果的文件。西倫為此整整準備了三年時間,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將謝苗諾夫的俄語文章翻譯過來,並以不同的方式推薦給學術界,主要是瑞典的學術界。

西倫並不是諾獎五人委員會中的成員,事實上,當時的西倫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斯德哥爾摩教授,年僅35歲,地位還及不上現在的休斯頓。

但是,西倫卓有成效的翻譯和介紹工作,大大改變了諾獎委員會對謝苗諾夫的認知在此之前,五人委員會沒有一個讀得懂俄語的,他們雖然聽過謝苗諾夫的名字,知道他的一些成就,但是全麵的了解謝苗諾夫,是從西倫開始的。

這是個人作用對諾貝爾獎事務影響的經典範例,就某種程度來說,西倫成就了謝苗諾夫,而謝苗諾夫的諾獎也反過來成就了西倫。

休斯頓並不是一名天賦超絕的學者,但是,身為瑞典科學家,想要成為西倫似的人物,也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

但在此時,休斯頓卻不願意正麵回答安德森,隻是道:“諾貝爾獎生物學獎,是由卡瑟琳醫學院來評出的。”

“那有什麼關係呢。”安德森哈哈一笑,卻道:“其實想做西倫沒什麼,但你要知道,謝苗諾夫能得獎,是因為瑞典想要與蘇聯緩和關係,而且,你不懂中文吧。”

休斯頓瞥了安德森一眼,道:“我不知道你在胡言亂語什麼。”

在心裏,他嘲諷了一聲,楊銳的論文都是用英文寫出來的。

安德森似乎看出了休斯頓的想法,眼睛微微眯起,道:“西倫用了三年時間,不知道你需要多久?好在楊銳的年紀還小,能等得了三十年。”

“你會看到的。”休斯頓不予多說,轉身回到了大廳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