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地中海貧血症(1 / 3)

隨著田兵的到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人數迅速擴展。

接連一周時間,楊銳就挖到了三隻小牛,分別是來自清華的田兵和焦陽平,以及來自北理的王思勝。

這其中,焦陽平是將會成為院士的未來牛,端的厲害,這可以說是中國學者的最頂峰了,捋一遍30年的中國院士,數量還是相當少的,生物專業的就更少了。

而北理的王思勝沒有出國留學或講學的經曆,但還是能達到千人計劃之水準,也是比較大的一條小牛了。

楊銳也因此迅速將基因組和克隆學的研究給拉了起來。

不止楊銳,許正平、蔡教授和劉院長等人,也是興奮的抓耳撓腮。

他們倒是沒指望能抓到一頭未來能成為院士或者長江學者的牛人,但在這個時間段裏,國內一流學者本身就是稀缺的。

要等到美帝國主義培養的大量學者回國,國內一流學者的數量才能勉強超過同時期的大熊貓數量。

單論某個專業領域,仍然是大熊貓贏。

就楊銳拉來的三個人,現在是清華和北理的中堅力量,那自然也就等於是北大的中堅力量,他們到除了清華北大以外的任何一所學校,都能穩穩的排到該校教授序列5%之前,是所有學校都會拉攏的對象。就是在北大,田兵、焦陽平和王思勝也是高等級的學者,值得費一番功夫去拉攏的。

當然,小牛畢竟是小牛,還是沒到不計成本的拉攏的程度,楊銳能動手拉來,令蔡教授和劉院長很高興,但讓他們自己去拉就不一定了。

何況,拉人也得有一定的契機。

應當說,《基因組學》的出版,以及《芝加哥讀書報》的宣傳,讓跳槽到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學者們有了充足的跳槽理由。

在這個年代,因為錢而調職是隻能私下裏說的理由,公開市場上,這是很不道德的行徑,而大學學術圈又注定是一個小圈子,因此,哪怕是充足的研究經費這樣的理由,也隻有逼急了的小學者們才會用。

到了田兵這樣的年齡和聲望之後,他能跳槽的理由,要麼是和老東家談崩了,要麼就隻能是為了崇高的理想,以及對知識的追求而去的。

現如今,衝著《基因組學》的作者而去,也算是對知識的追求了。

田兵如此,焦陽平如此,王思勝也是如此。

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工作也變的輕鬆起來,算上之前的蘇先凱和範振龍,以及許正平,楊銳旗下的研究員已有六名,基本與華銳實驗室的規模相當。

這些可都是多年科研汪以後,訓練出來的真正的研究員,楊銳守著實驗室觀察了幾天,基本放心下來。

新來的三個人裏麵,田兵和焦陽平都是徹底的學院派,實驗手法和填寫報告的方式都是楊銳熟悉的,王思勝略有遜色也不算什麼事兒,讓許正平稍帶兩天,就熟悉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工作方法。

如此過了一周,楊銳又從應聘的人中招募了兩隻頭犬——待遇與來自北燕農學院的蘇帆相當,招聘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再多招人的話,離子通道實驗室也就塞不下了。

實際上,到了這個程度,一個實驗室的工作量已經相當大了。

三人甚至從以前的單位帶出了許多工作——或者叫做好處。

周一上班,楊銳剛到實驗室,就在實驗桌上,看到了一封信。

王思勝笑眯眯的放下試管走過來,笑道:“楊總,我之前收到的邀請,是北京協和醫院聯合幾所大學和研究所辦的一個會議,全國性的,正好有三個名額,我想請您和許正平教授一起去,您看合適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