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孕期常識(11)(2 / 3)

分娩時為何要做會陰側切

產婦分娩時,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要做會陰側切:

1、胎兒過大,第二產程延長,胎兒出現宮內窘迫。

2、施用產鉗術、胎頭吸引術、足月臀位或牽引術時。

3、產婦患有嚴禁加大腹壓的心肺疾病。

4、產婦曾做過陰道損傷修補術及會陰發育不良。

對於會陰側切,不少產婦都會感到恐懼。其實,進行會陰側切對產婦和胎兒有時是必需的。胎兒出生時要經過子宮口、陰道和會陰等,會陰是產道的最後一關。子宮口與陰道需胎兒先露部分慢慢將其擴展,會陰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擴鬆。胎兒通過產道時間越長,缺氧的機會越多。所以,做側切可擴大會陰,保護胎兒,使其盡快出生。資料證明,有側切指征時,做會陰側切與不做會陰側切,和胎兒有無缺氧、有無新生兒窒息有直接關係。在做側切時一般要用少量麻醉藥,產婦可無痛覺。胎兒娩出後,將側切部分對齊縫好,5天後拆線,便可恢複原樣。

產後多長時間為產褥期

分娩過後,嬰兒雖然降生了,但產婦的身體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複原。從胎盤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房外)恢複或接近未孕狀態的時間需要大約42天,這一時期稱為產褥期,俗稱“月子”。

在產褥期裏,乳房要泌乳,子宮要複舊,各個係統要逐漸恢複正常狀態,血液濃縮,出汗增多,尿量增多,消化係統恢複正常。因此,月子做得好不好,對女性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經曆了妊娠和分娩的產婦都希望得到安靜的休養,但需要哺育新生兒,常會因嬰兒的啼哭、溢奶或奶水不足而焦慮。因此,產婦坐月子既關係到自身的康複,又關係到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家庭、社會都應予以關注,各方麵應給予關懷和指導,為產婦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營造一種歡樂和諧的氣氛,使產婦順利地度過產褥期,早日康複。

孕婦產後生殖係統有什麼變化

產褥期產婦變化最大的是生殖係統。在此期間,產婦由於妊娠分娩而發生變化的全身各器官將逐漸恢複到妊娠前的狀態,乳腺開始分泌乳汁。產婦產後生殖器官的主要變化有:

1、子宮:分娩結束6~8周後,子宮逐漸恢複至未孕狀態,此過程稱為子宮複舊。子宮複舊的過程包括子宮肌纖維的縮複、子宮頸的複原、子宮內膜的再生等變化。除了子宮體由大變小以外,子宮內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恢複正常。子宮頸在分娩時發生最大限度的擴張,宮頸口可擴大到直徑10厘米。大約在產後4周,子宮頸可完全恢複正常。

2、陰道與外陰:陰道壁和陰道口在分娩時也發生極度擴張,黏膜皺褶消失。分娩後,陰道變為鬆弛的管道,陰道周圍組織和陰道壁出現水腫,瘀血呈紫紅色。在產褥期,陰道壁張力逐漸恢複,產後3周陰道皺褶重新出現,陰道逐漸縮小,但不能恢複到原有的程度。分娩時發生的裂傷或手術切口逐漸愈合。處女膜在分娩時撕裂成為殘缺不全的痕跡,產後無法恢複。

3、盆底:分娩過程中,由於長時間的壓迫與擴張,使盆底肌肉和筋膜過度伸展,彈性降低,並有可能伴有部分肌纖維斷裂。如果沒有嚴重的損傷,產後1周內,水腫和瘀血就可迅速消失,組織的張力逐漸恢複。最好能結合產後鍛煉,否則難以恢複到孕前的水平。如果產後過早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就可引起陰道壁膨出及子宮脫垂,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