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號,月瑤生母的生祭。
鄧媽媽提醒月瑤,讓月瑤跟老夫人知會一聲:“姑娘,若是可以我們去寺廟給夫人上香。”她會告訴夫人自家姑娘一切安好。
若不是鄧媽媽提醒,月瑤倒是真忘記了,但是去上香,月瑤搖頭。她不去上香,抄了一年多的經書,粗略算下有五百多卷。上輩子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抄寫了一千卷經書,這輩子,五百多卷也盡夠了。
鄧媽媽奇怪道:“姑娘為什麼不去上香?”
月瑤看著抄寫的經書:“媽媽,我想將這些經書燒在爹娘墳前。”她在庵堂呆過,早就明白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如師太那麼好心腸。當然,普安師太也不是說就是壞心腸,隻是六根不淨,並沒有跳出欲念,但是她再不會去華林寺了。以後要去也隻會去皇家寺廟昭華寺,那裏相比更清靜一些。
鄧媽媽看著堆積如山的經書,也認為姑娘沒必要抄寫經書了。若姑娘再如花蕾說的那般抄寫經書,她非得嚇出一身病出來:“就請人帶回去在老爺夫人墳錢燒了吧!”
月瑤搖頭:“交給別人我不放心,我要自己去。”連家老家離京城並不遠,來回路程坐馬車大概六天左右。
鄧媽媽聽到月瑤說要自己去,就知道姑《一》《本》《讀》小說 ybdu娘下了決心了,月瑤決定的事別人想反駁是沒有用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子並不會因為重生就改變的。
連老夫人本來不答應,但是月瑤跪在地上不起來:“祖母,這是我能為爹娘做的最後一件事,求祖母成全。”上輩子她抄寫完一千卷經書後大病了一場。這些經書就是莫氏安排人去爹娘墳前燒的,也就是那場病莫氏晝夜不停地陪在她身邊寸步不離,她病好以後莫氏自己卻大病一場,這讓她很內疚,也很感動。也從那次,她將莫氏視若親母,沒有一點防備。這輩子,不會再有了。
連老夫人見著孫女倔強的神情,仿若看到小兒子。月瑤不僅容貌,就是這倔強的性子也是像足了兒子:“既然你堅持,等後日讓你大哥送你回老家了。”好在老家不遠,離京城隻有三天路程。若是來回要三四個月老夫人決計不會答應的。
廷禮今年十六歲,已經到了獨立支撐門戶的年齡。隻是三天路程,身邊在帶上積年的老仆,不放心再多加一些人手。
月瑤露出舒心的笑容。
老夫人拉著月瑤的手,感慨萬分:“三丫頭呀,這倔強的性子必須都改,如若不然以後要吃大虧的。要知道凡事都在於一個變字,懂得變通才不會吃虧。”女兒家的性子太過倔強不好的。老二媳婦不在了,老大媳婦靠不住,自己身體又不行,老夫人真發愁。
月瑤連連點頭:“祖母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跟廷正的。”該變通的就得變通,不過現在還不需要。
莫氏知道老夫人要大兒子送月瑤到老家祁縣,當下表示她帶著月瑤去就是了。廷禮還要上課,這次沒考上更該爭分奪秒地學習,好迎接下一次的會試。
老夫人擺擺手:“不差這幾天,再者當是讓廷禮散心,這件事就這麼決定了,你不用再多說。”
莫氏心裏憋著一口氣,一直回到屋子裏隻剩下身邊的心腹:“這個丫頭三天兩頭弄點事出來,就沒一天消停。”上次為著院子的事情過來質問她,現在又弄了這麼一出。
花婆子出主意:“讓三姑娘別去了,若是讓老家的人看到三姑娘燒了這麼多的經卷還不個個都說她孝順。”三姑娘得了好名聲,對她們來說,未必是好事情。
莫氏歎氣,這件事不是她想就能破壞掉的:“再忍忍吧!”忍到她當家作主就不用這麼憋氣了。
月瑤得了老夫人的同意,就讓人去給廷正送話,讓廷正跟著一起去,這次名為燒經書,但實際上月瑤是想去上墳。
百善以孝為首,先生聽到是上墳自然放人了。倒是李夫人聽到說要去老家上墳,眼中酸酸的,給廷正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可惜廷正什麼都沒要。
廷正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伯母,東西我不能要,若是姐姐看到我這樣又要責罰我了。”上次被姐姐知道她得了李翰的東西,被姐姐好一頓訓斥,說再不許他拿李家的東西,他哪裏還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