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節(2 / 3)

蘇維埃上層陷入了兩難的抉擇,繼續進軍,還是中途放棄?

難題最終被波蘭人解決,七月二十二日,莫斯科打退了白軍的又一次進攻,波蘭主動向蘇俄求和。

蘇維埃上層暫時鬆了一口氣,西邊的問題解決了,他們可以放心調派部隊增援莫斯科,勝利的天平到底會傾向哪邊,目前還很難說。

不過,為解除波烏聯軍的威脅,爭取更多的支持,蘇俄承認了立陶宛獨立。這一舉措幫助蘇俄贏得了西線的戰爭,卻也顯露出了自身的虛弱,造成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先後宣告獨立。

情勢所逼,蘇俄再不情願,也隻能點頭同意。

七月底,戰場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得到支援的蘇軍終於解除了莫斯科的威脅,白軍被趕到下諾夫哥羅德。基洛夫的身影再一次出現在前線,他揮舞著拳頭,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然後跳下裝甲車,端起步槍,像普通士兵一樣對敵人發起衝鋒。

西伯利亞的戰鬥生活,讓基洛夫擁有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等人都不具備的優勢,他敢於麵對麵同敵人戰鬥,能夠表現出對危險的蔑視,這讓托洛茨基之前所做的努力大部分化為烏有。

烏拉聲在戰場上響起,喀山在戰鬥,就像所有蘇軍軍官一樣,彈匣打空,刺刀,槍托,拳頭都是他的武器。

他在戰鬥,為了繼續留在這裏,為了活下去,他必須戰鬥!

不是為了俄國,而是為了自己的祖國!

他必須活下去!

進入八月,白軍被迫撤回鄂木斯克。

蘇軍在陸上戰鬥取得了勝利,在海戰中卻是一敗塗地。

高爾察克曾是黑海艦隊司令,在水兵中威望很高,戰鬥剛一開始,一部分戰艦就投降了白軍。

在幹涉軍與白軍艦隊的聯合進攻下,大量的蘇軍戰艦被擊沉和俘虜,少量僥幸脫險的,也無法繼續和敵人正麵對抗。若是不能衝出去逃走,就隻能選擇投降或者自沉。

戰爭進行到現在,蘇軍和白軍都明白了一件事,短時間內,他們是無法徹底擊潰對方的。

妥協保存實力,還是戰鬥到分出勝利的那一天?

蘇俄上層開始激烈的爭吵,西伯利亞政府內部也出現了分歧。

白軍一方,塔基楊娜站了出來,她以沙皇的名義,讚成同蘇俄進行和談。

“我對這些反叛者抱有憎恨,但是,我的將軍們,我們應當麵對現實。”

從國內革命,全家被流放,再到那個恐怖夜晚,父母和姐妹的死亡讓塔基楊娜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她不再是一名生長在父母羽翼下的公主,她是羅曼諾夫王室的繼承人,她發誓要重塑祖先的榮耀。

能夠信任的人很少,除了她的弟弟和忠心的伊蓮娜,因此,她必須學會忍耐,必須學會妥協。除了國內的支持者,她必須另外尋找可靠的勢力,英法支持的是掌握軍權的高爾察克,留給她的選擇並不多。

塔基楊娜表明態度,白軍上層也很快達成一致。

“和談。”

英法對此表示遺憾,卻沒有反對。實際上,幹涉軍的指揮官,對於白軍能同蘇軍戰鬥到現在,多少感到不可思議。如果不是礙於軍令,英國人會立刻帶領士兵離開這裏。

“庸碌的軍官,一盤散沙的軍隊,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

依靠這樣的軍隊取得最終勝利,除非發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