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2 / 3)

芳澤謙吉對寫滿十五頁的條件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在發給大本營的電報中,重點提及,首批留學生最好選派熟悉華夏語之人,這樣才能確定華夏製定的這些條條框框根本用意為何。

吃了這麼多次的虧,麵對如今的華夏政府,就算是傻子也該學乖了。

按照日本矬子的說法,那就是華夏人大大的狡猾。和華夏人打交道,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還不夠,必須加倍。

四月二十六日,樓盛豐以華夏聯邦大總統的身份向國民發表了最後一次講話,在講話末尾,宣布不再連任的消息。

翌日,全國各地的報紙頭版均刊登了這一消息。

樓盛豐卸任,新總統會是誰?

司馬君,宋舟,還是突然殺出來的龍逸亭?

或許是覺得報紙上的新聞不夠有“爆點”,亦或是三個候選人還有點“太少”,西北三個馬大胡子也湊了一把熱鬧,馬家人多力量大,三個胡子推舉馬慶祥為代表,昭告天下,老子也要參選總統。

馬少帥們看著自己的爹和叔伯們“胡鬧”,隻能無語望天。

對於馬慶祥這匹“黑馬”,司馬君等人均不知該說什麼才好,就算是閻淮玉和宋琦寧也比這位靠譜……

不管靠譜不靠譜,總之,華夏聯邦成立以來,最“盛大”的一次總統選舉就此展開。

比起候選人,更忙的反而是下邊的幕僚和官員。報紙上,廣播中紛紛開始造勢,爭取民意。就算最後投票的是少數人,決定總統位置是不是能坐穩的,還是多數人。

有樓盛豐珠玉在前,不說更勝一籌,也必須做到可丁可卯。

況且,競爭者多了,壓力也就大了,華夏雖然沒有什麼黨派,卻也有各個派係,亦有不同的政治主張。

到了後來,根據施政綱領不同,幹脆分為了北方係和南方係,其中又各有分支,例如西北,東北,中原,西南,東南等。

這一迥異於多數國家的現象,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可研究來研究去也不得所以然。搬到自己國家來用?成功的難度相當大。

後世對此做出了總結:“華夏人的政治,隻有華夏人懂。別人無法複製。”

簡單,直白。

樓大總統再度變成了樓大帥,聯合政府內部本欲為其留一官職,卻被樓大帥拒絕。

“既然要退,就退得幹脆利索點。”

《名人》雜誌又對樓大帥做了一次專訪,幾名總統候選人的訪問也沒落下。讓人覺得意外的是,除了樓大帥,竟然是馬慶祥那期的專訪銷量最好。

究其原因……實在是馬家人的“集體照”太出彩。

這個道理,和用樓少帥的照片做封麵一樣。旁人想要效仿,也是學不來的。

五月下旬,轟轟烈烈的總統選舉有了結果,司馬君以微弱優勢戰勝其他候選人,成為了華夏聯邦第三任大總統。

原宣傳部部長周炳勳就任副總統,宋舟在總統選舉中失敗,卻出乎預料的成為了國務院總理。教育部部長陶德佑以年老體衰為由辭去公職,餘生致力於民間辦學。

同時辭去部長職務的還有原外交部部長展長青。

往事已矣,卻不是不留痕跡。為國為民,展長青才能與司馬君共事八年。該做的,能做的,全都做了,如今想走,沒人能攔住他。

華夏國家銀行總辦白寶琦也有去意,因為白老的一封電報,最終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