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節(1 / 3)

令立刻精神抖擻的前往總統府拜會,無論如何,這些船一定要到手。

聽聞要花錢買,薩司令直接道:“若是政府為難,薩某家中還有餘資,另有故交好友也可相助。”

樓大總統唯一能做的,就是拍著胸脯表示,沒問題,政府財政充裕得很,絕對沒問題!

薩司令滿意離去,樓大總統氣得直笑,“這兩個臭小子!”

第二百五十章

隨著閱兵日期的臨近,各國駐華外交人員也變得活躍起來。

經過四年多的時間,歐美各國公使大都換成了新麵孔,例如法國的柏卜,美國的克萊曼。

日本駐華公使也由林權助換成了對華夏更為“了解”的小幡酉吉。

上任伊始,小幡酉吉便開始為對華派遣留學生一事四處奔走,卻總是被簡單粗暴的打回票,連個像樣一點的理由都不給。幾次抗議,外交部長展長青給出的答複是,小幡酉吉對華夏很不“友好”,日本最好另派駐華人員。

聞聽此訊,小幡酉吉呆若木雞。

在華夏外交部官員麵前,他次次鞠躬超過九十度,說話都不敢大喘氣,這還不夠友好?

可惜“時代”不同了,日本人的好日子過去了,現在是華夏人說一不二。

說你不友好,就是不友好。

日本政府隻得召回小幡酉吉,授命芳澤謙吉臨時代理,大本營對“臨時工”芳澤的唯一要求,就是絕不能讓華夏再以“不友好”為借口挑刺,必須堅持到下一任駐華公使赴任。

自從被美國強製執行凡爾賽和約,日本海軍名存實亡,明治維新時期積累下來的家底差不多全被掏空。

對比正飛速發展,逐漸躋身強國之列的華夏,日本就像一條行將沉沒的破船。

“效仿華夏拯救日本”的論調,漸漸占據輿論主流。

原敬內閣提前倒台,曾任日本銀行總裁的高橋是清上台組閣。高橋在財政工作方麵頗有建樹,先後在七屆內閣中出任藏相,作為首相,卻不具備應有的魄力。隻因原敬倒台太快,不願意放棄權利的立憲政友會,實在找不出其他合適的人選。

西園寺陷入昏迷之後再沒醒來,命懸一線,軍部正陷入混亂,山縣有朋也沒有推舉繼任人員,高橋就算不想往火山口上坐,也會被推上去。

自稱樂天派的高橋是清,此時此刻,更像一個悲觀主義者。

硬著頭皮坐上首相的位置,麵對眼前一堆爛攤子,年近七十的高橋,唯一的念頭就是為什麼不能像西園寺一樣,白眼一翻昏過去了事。

如果身殘誌堅的牧野得知高橋此刻的想法,肯定會熱淚盈眶,知音啊!

就算高橋再不願意,首相的職責也必須履行。

一方麵加緊“選拔”駐華公使,另一方麵壓製軍部,絕對不能再被華夏找到借口,發動戰爭。日本沒了艦隊保護,陸軍“不堪一擊”,經曆不起更大的挫折,更沒有第二個北海道給華夏租借。

陸軍部和海軍部也不全是傻子,以前鬥雞似的爭軍費,如今陸軍沒炮,海軍沒船,內閣還傳出為了緩和經濟矛盾裁軍的消息,就算當兵吃不飽,到底比“失業”強!

雙方有了共識,這個時候鬧得太厲害,實屬不智。

於是,一直鬧得雞飛狗跳的軍部突然安靜下來。高橋是清也糊裏糊塗的平息了“軍部之亂”,總算讓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了點底氣。

日本人的一舉一動對華夏都不再是秘密。

不需要特別派遣情報人員,投靠過來的“日奸”就能及時提供消息。北海道的總督府更是成為了情報“中轉站”,內閣前腳作出決定,例如想盡辦法向華夏派遣留學生,同華夏政府官員交好,總督府後腳就能得到消息,甚至連內閣大臣列出的名單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