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些皮毛。印象最深的,大概隻有蘇維埃士兵攻占冬宮,秘密滅掉沙皇一家,以及高爾察克的那批黃金。
按照戰艦上官兵的說法,他們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失去信心,曾想投向在水兵中具有一定聲望的高爾察克,但在鄂木斯克看到的一切,讓他們再次失望。
俄國國內,布爾什維克和白軍正在打仗,從莫斯科到鄂木斯克,槍聲一直沒有停過。
布爾什維克開始實行餘糧收集製,白軍在占領區橫征暴斂,俄國人推翻了沙皇,生活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貧窮,饑餓,戰亂,依舊籠罩在俄國人的頭頂。
出走的水兵,除了失望,還感到迷茫。
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道路才是正確的,如何才能真正挽救俄國,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太陽升起時,是否還能活著。
在兩次出走之後,艦上的水兵從尋找救國的出路,轉向挽救自己的生命。無論被布爾什維克還是白軍抓到,他們都隻有死路一條。
他們願意為國家而死,卻不願意糊裏糊塗的死去。可是,國內的路走不通,想歐洲國家求助更不可能。
最終,通過水兵代表和軍官們的表決,這支臨時湊成的艦隊決定嚐試同華夏接觸。
一名水兵自告奮勇,他有親戚在約翰的船公司中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千方百計隱瞞這件事,生怕契卡會因此找上門,現在,這卻成為了艦隊中所有水兵的救命稻草。
當時樓大總統和樓少帥都不在,接到消息後,李謹言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之前一直都是樓少帥“衝鋒在前”,他隻需要搞好“後勤”,如今樓少帥不在,事情又拖不得,時間長了,俄國人調頭走了,或是出來個截胡的怎麼辦?
最終是白老給了他建議,“既然找上了你,就該你出麵。”
他出麵?
“這樣的事以後會更多,事事要等逍兒回來?”
言下之意,事到臨頭,李謹言必須出麵,推脫不得。
李謹言一拍腦袋,終於開竅。凡事都有第一次,論起來,這和做生意也沒多少區別。說不定比和洋人談生意還要容易些。而且,就像白老說的,事無常態,難道都要等到樓少帥回來?退一萬步講,就算他和俄國人談不攏,也能留住他們,順便摸摸底細,等談得攏的人接手。
想通之後,李謹言不敢再耽擱,仔細叮囑過樓二少,把大帥府中的事情安置妥當,就啟程前往大連。除了啞叔和其他隨行人員,還帶上了在海參崴投靠華夏的一名俄國艦長。
樓少帥抵達關北時,俄國人的艦船已經開進了大連港。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同俄國人接觸幾次之後,李謹言發現事情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容易。
俄國的談判代表是名海軍中尉,光榮號戰列艦的艦長。起初得知的他的軍銜和職位,李謹言頗為吃驚,聯想到俄國如今的情況,恍然大悟。
1917年,沙皇被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又被布爾什維克取代,國內動蕩,軍隊自然會被波及。
在克倫斯基政府時期,如高爾察克等高級軍官,大部分“出國考察”。到了布爾什維克時期,待遇還不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有的因地主和貴族身份被處決,有的追隨白軍和皇室後裔出走,餘下的多是碌碌無為之輩。
戰爭期間被德軍俘虜,戰後返回俄國的軍人,同樣感到茫然。宣誓效忠的政府被推翻,新成立的政府他們完全不了解。加入白軍?他們中的很多人同樣不願意。
蘇軍和白軍內部都存在大量的軍官缺口。一名展露出軍事天賦的下士,轉眼就能為尉官,甚至校官,這並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