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則不然。美國注重貿易,在太平洋地區,日本艦隊是美國大西洋艦隊最大的威脅,盡最大力量削弱日本海軍,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同華夏貿易上的摩攃可以稍後解決。威爾遜總統提出警惕華夏,遏製華夏的發展,也被孤立主義占據上風的國會否定。\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六月二十八日,凡爾賽宮中,《參戰各國對德合約》正式簽訂。德國外長穆勒等代表德國簽字,出席和會的大部分戰勝國代表也在合約上簽字。
代表華夏在合約上簽字的是聯合政府大總統樓盛豐,一顆亮閃閃的光頭成為了鏡廳中最醒目的存在。很多熱衷於華夏商品的歐洲人恍然明白,華夏的香煙包裝和罐頭盒上,那個亮閃閃的光頭標誌出自哪裏……
樓少帥立於樓大總統身後,一身戎裝,帽簷壓低,武裝帶,白手套,繃緊的下頜,一身鐵血殺伐之氣盡顯。
就算是政治人物,也會有八卦興趣。
很多人都對樓氏父子很好奇,從長相,身材,氣質,再到頭發的濃密程度……最終得出結論,年輕的樓將軍,應該更像他的母親。
日本代表出席了當天的簽字儀式,卻沒有在對德合約上簽字,擺在日本代表麵前的,是由華夏和美國共同擬定的對日條約,林林種種,加減之後,一共一百二十一條。
這份條約的苛刻程度,相比《對德合約》有過之而無不及。牧野臉色蒼白,眼前一陣陣發黑,幾乎拿不穩手中的筆。如果躺在床上的是他而不是西園寺,該有多好!
簽署對日條約的不是樓大總統,而是展長青,待到展部長簽字用印之後,日本代表牧野卻一動也沒動。
直到樓少帥冷冷的“提醒”牧野,簽字,日本人才艱難的在條約最後落筆,他完全可以肯定,如果他拒絕簽字,不用自己上吊,華夏人就會主動“幫忙”。
美國代表簽字之後,對日條約正式生效,樓少帥俯身,在樓大總統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樓大總統點頭。
六月三十日,華夏代表團啟程回國,對其他同盟國成員的談判與條約簽署,華夏表示沒興趣參與。
七月一日,兩架華夏轟炸機和十六架戰鬥機組成的飛行編隊,突然飛臨北海道稚內市上空,投下大量傳單,隔日,飛臨函館,再次投下傳單。
傳單正麵印有華夏語,背麵是日文,內容是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對日條約。在傳單的末尾,重點注明,自條約簽訂日起,琉球群島即從日本脫離,北海道即為華夏租借地,生活在此的日本人可選擇離開,也可留下,留下者,必須遵守華夏法律,違者必將嚴懲。
傳單上另外注明華夏軍隊進入租借地的時間,七月七日。
留給日本人的時間,不多了。
華夏飛機不隻光顧了北海道,還到長崎和下關上空轉了一圈,投下的不隻有傳單,還有兩顆十磅的炸彈,恰好落在停靠在長崎的一艘日本巡洋艦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一場火災。
對找上門來的日本公使,華夏聯合政府的回答是“誤炸”。
雖然展長青不在,外交部的一幹人等,以副部長為首,依舊能氣得林權助想吐血。
如今的世道,誰拳頭硬,誰說話算。
華夏的一套組合拳揮出,早就把矬子揍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