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飛鳥當空(七)(1 / 2)

大商賈們改變了自己的戰術,他們利用各地的商會,分區域的資助著許多讀書人。

這種資助基本上是無償的,隻要你讀書,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童生,也會有商賈找上門來,定時的送些米麵補給,能讓你不愁生計。

這些商賈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自然能找到好聽的借口。有的說自己是在捐資助國,隻求位國家挽救棟梁之才,有的說自己不過是仰慕讀書人的風姿,所求的,可能是隨筆的畫卷,也可能是練筆的廢紙。

不管是什麼樣的借口,那些個窮書生們都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可時間久了,這種看起來完全不求回報的資助就變了味兒。

當越來越多收到資助的讀書人進取了功名之後,大商賈們終於暴露出了羊皮下的狼臉,提出了種種‘無傷大雅’的要求。

讀書人博取功名,為的就是做官,想做官,當然就要有個好名聲,而忘恩負義卻絕對不好聽!雖然被逼得很狼狽,可他們無法反抗,也不敢反抗——被逼迫的人總是站在高位的那一個,他不確定自己能夠代表得了所有人。

被逼迫的那個人很怕,如果自己反抗了,會不會有人拿著賬本,讓他身敗名裂;會不會有其它接受過資助的讀書人站出來抨擊他;再加上官場難行,想升官除了熬資曆就是要錢,而這些商賈最不缺的就是錢……

在蘿卜加大棒的攻勢下,這些當官的很快就淪陷了。

最開始,大商賈所求的真的很簡單,無非是欺壓同行,壓榨其它商會,好謀取更大的利潤。這些被欺壓的對象與那些官員們的實力地位本就不對等,欺負一下也沒產生太多麻煩,那些受到資助的官員辦過幾次事兒,收過幾次回扣,看到沒什麼風險之後,就越來越肆無忌憚起來。

直到幾十年前,閩商徹底壓住了其它競爭商會,真正的發展了起來,占據了天下大半的財路,事情才又有了變化。

大商賈們不再僅希望控製商貿,而且想要著手控製朝堂,原本被他們拴住的那些個官員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這種情況越演越烈,最後徹底的變成了以大商賈為首的‘官商勾結’,也可以說的上是千古奇談了。

到了先帝登基的時候,大商賈們已經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掌握了朝堂上話語權,在他們的操控下,朝廷推出了對大商賈最有力的政策,那就是免除‘鹽、鐵、茶’這三項最重要的稅收。

結果很明顯,商賈們成功了,國庫也跟著空了。

因為庇護了那些大商賈,朝堂上的大佬們自然收了不少的供奉,可這供奉終究沒有商人們省下得錢多。

所以,當皇帝的內帑也不足以支持朝廷運作的時候,他們的立場就變的很尷尬——就算他們把商賈進貢的賄金全都拿出來,也不夠填補這個空缺,更何況那錢是他們憑本事拿的孝敬,憑什麼要拿出來捐給朝廷?天下也不是他們家的,憑什麼要他們操那麼多心啊?

大商賈們改變了自己的戰術,他們利用各地的商會,分區域的資助著許多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