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恰好瞧見陳毓的馬車,索性趕過去,說是送別,卻是未嚐沒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病相憐之意。

哪想到陳毓竟是半點頹喪之氣也無,更奇特的的是送自己的臨別贈言,竟是和宰相祖父所言一般無二。這般詭異情形,由不得溫明宇不深思,甚而很快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那就是留在京城的話,說不好會有什麼禍事發生。

隻祖父幾十年宦海沉浮,會看出些情形征兆也就罷了,陳毓那麼小的年紀,又如何會得出這麼一個結論?

卻不知陳毓這會兒也是對溫慶懷佩服不已——怪不得可以在皇上手下討生活,果然是人老成精,竟是一絲端倪也無的情況下,能如此精準的把握朝局。

眼下大周雖是表麵太平,卻正是一副風雨欲來之勢。皇上打發這麼多進士到地方上去,除了給貶斥自己打掩護之外,也未嚐沒有保全之意。

便是溫慶懷,會特意送走溫明宇,十成十也是基於此——

因為皇上曖昧不明的態度,儲位之爭必然日趨白熱化。溫家作為一方望族,又出過皇上最看重的宰相,必然會成為各方搶奪的香餑餑。

其他溫家人也就罷了,或多或少都有些政治智慧,唯有溫明宇,作為剛踏入仕途的菜鳥,難保不會被人坑了。真是禍及家族,到時候可真是哭都沒地方哭去。還不如送到地方上一個穩妥的地方,既響應了皇上的號召,更遠離京都這是非之地,待得朝局明朗,再做打算不遲。

就比方說溫明宇即將赴任的江南小縣,上官可不正是溫慶懷的學生?最是正直端方的一個人,溫明宇在他手下做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出什麼紕漏。

倒是自己此去東峨州,才真是前途未卜,隻希望那嚴釗不會給自己製造太多麻煩才好……

卻不知東峨州的總兵府中,嚴釗正對著一份官員變動的朝廷邸報沉吟不已,待眼睛落在苜平縣令陳毓這個名字上麵,眼眸中不由滑過些冷意來,探手在陳毓的名字下麵掐出一個重重的指甲印來——

當年兄長侄子盡皆殞命西昌府,雖說生榮死哀,朝廷一力褒獎之下,兄長走的極是風光,嚴釗卻對兩人的死始終心存疑慮。

畢竟,再沒有人比身為弟弟的嚴釗更清楚,自家大哥是多愛惜性命的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做出為了百姓獻身這樣天方夜譚的事。

因而這些年來,嚴釗一直不間斷的派人調查,卻是越查疑點越多,甚而所有的線索全指向當時的西昌知府陳清和。

到得今日,嚴釗已是完全把兄長侄子死去的罪責全都歸咎在陳家父子頭上——

大哥雖是為人多有不端,待自己這個兄弟卻是再親厚不過。所謂冤家路窄,再沒想到陳毓竟會被貶斥到自己手下任職。即便暫時沒辦法取了陳清和的項上人頭到大哥墳前祭奠,好歹先從陳毓那裏收取點利息才是。

頭也不抬的吩咐手下親兵:

“你去抽調駐紮在東夷山下的守軍回防。”

東夷山的守軍?親兵就愣了下。

要說東夷山,在東峨州的百姓耳中也是再鼎鼎大名不過,究其原因,卻並非那裏山水多奇,而是和東夷山上聚居的悍匪有關。

本來作為窮山惡水之地,東夷山出些匪類也不足為懼。隻要他們不做的太過,官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然後就在四年前,東夷山忽然又加入了幾個匪徒,聽說一番火並之後,竟然被之後的土匪後來者居上,奪走了山寨的大權。

初時聽說這個消息,嚴釗並不在意,隻當是狗咬狗罷了。

哪想到時間長了,卻發現大不一樣,這些新來的匪徒,竟頗通用兵之道,不獨重新加固寨門,修繕大營,更派匪徒扼守險要山口,等自己覺得不對時,東夷山匪徒已是頗成氣候,想要剿滅已是困難重重。

不得已,自己隻得特意抽掉了隊伍守在山口,以防有什麼意外情況發生。

而東夷山可不正是通往苜平縣的必經之路?

然後就在駐紮在山口的官軍撤回後不久,一則消息很快在當地流傳開來,說是即將上任的苜平縣令最是個家資萬貫的豪富公子,此次能謀得這縣令一職,就是家中人多方打點所得。甚而怕兒子受委屈,豪富公子的爹準備了滿滿一大車金銀財寶和苜平縣令這個豪富公子同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