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勸說的第一步,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能夠讓你的勸說事半功倍。尋找共同利益,利用“自己人效應”; 對對方的某些困難表示關心和理解;適度褒揚別人;注意說話的距離;利用光環效應等,能夠達到很好的勸說效果。
對不信任的人,無論他怎樣勸說也不會得到效果, 因此,信任是勸說的第一步。 怎樣才能讓人信任呢?首先就是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是替他著想的,對此有很多技巧。
1、尋找共同利益,利用“自己人效應”。 在勸說中,力爭使對方形成與自己相同的看法,尤其讓對方看清楚雙方在利益上的共同之處,相同之處會使他人產生趨向傾向,把你看作是自己人。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立情緒。你提出要求時,對方較易接受。心理學家哈斯曾告訴人們:“一個造酒廠老板可以告訴你為什麼一種啤酒比另一種好,但你的朋友(不管他的知識淵博還是膚淺)卻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
2、對對方的某些困難表示關心和理解,適度褒揚別人。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被讚美並希望別人能了解。
比如你是領導,當下屬由於非能力因素而借口公務繁忙拒絕接受某項工作任務之時,領導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和熱情從事該項工作,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根忙,抽不開身,但這種事情非得你去解決才行,我對其他人沒有把握,思前想後,黨得你才是最佳人選。”這樣一來就使對方無法拒絕,巧妙地使對方的“不”變成“是”。這一勸說技巧主要在於對對方某些固有的優點給予適度的褒獎,以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減輕挫敗時的心理困擾,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你的勸說。
3、尋求共鳴。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有共同的觀點,為了有效地說服別人,應該敏銳地把握這種共同意識,以便求同存異,縮短與被勸說對象之間的心理距離,進而達到說服的目的。共同意識的提出能縮短和別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能使激烈反對者不再和我們的意見相反,而且會平心靜氣地聽我們的勸說。這樣,我們就有了解釋自己的觀點,進而攻入別人內心的機會。
4、動之以情。說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感情的征服。感情是溝通的橋梁,要想說服別人,必須跨越這座橋,才能進入對方的心理堡壘,征服別人。在勸說別人時,應推心置腹,動之以情,講明利害關係,使對方感到我們的勸告並不抱有任何個人目的,沒有絲毫不良企圖,而是真心實意地幫助被勸導者,為他的切身利益著想。
5、以真誠之心建立情誼。一位美國青年當上了一家豪華飯店的侍從,這是一個收入很高的工作。一天一個顧客在進餐前,把餐巾繞脖子圍了一圈。經理見後對這個青年說:去告訴他餐巾的正確使用方法。青年來到顧客麵前笑著對他說:先生,您要刮臉,還是要理發,這裏是餐廳。結果他失去了一個好工作。
這位青年勸說為什麼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少真誠之心。在勸說他人,加強情感聯絡的同時還要具有同情心,使對方感到你是真誠的。
6、輕鬆詼諧。 說服別人時,不能一律板著臉、皺著眉,這樣很容易引起被勸說人的反感與抵觸情緒,使說服工作作陷入僵局。可以適當點綴些俏皮話、笑話或歇後語,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種加“作料“的方法,隻要使用得當,就能把抽象的道理講得清楚明白、詼諧風趣,不失為說服技巧中的神來之筆。
7、注意說話的距離。在美國,詢問可疑人時有“警官坐在可疑者身邊,警官與可疑者之間不放置桌子等物”的要求。實際上警官和可疑者之間的距離是60一90厘米。以這種距離相坐時兩膝十分接近。 這就是促膝談判。如果與對方的距離遠,中間有桌子等物相隔,就會給予對方心理上的餘地。促膝談判,不給對方以心理上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