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是繼《史記》和《漢書》之後第三部由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後漢書》在我國史學史上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它和《史記》《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
《後漢書》記載了從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共195年間的重要史實。
《後漢書》分為十卷本紀,八十卷列傳,三十卷誌共三部分。其中,前兩部分本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史學家範曄。範曄在撰寫時,參考了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宏所著的《後漢紀》。《後漢書》語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此書一問世就取代了以前流行的所有後漢史籍。後一部分,誌的作者是司馬彪。北宋年間,有人將這三部分合在一起,一直流傳至今,就是今天眾所周知的史書《後漢書》。
《後漢書》借鑒了《史記》和《漢書》的體例,但是範曄根據東漢的時代特征,在撰寫過程中大膽創新。他在皇帝本紀之後添加了皇後本紀。東漢從漢和帝開始,接連六個太後臨朝。範曄將她們的生平事跡也編寫成了本紀的形式,非常準確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此外,他還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和《列女傳》七個類傳。範曄是我國首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門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