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一個什麼樣的流派(1 / 1)

儒家,春秋時期諸子學派之一,也稱儒學、儒教。

“儒”一方麵指有道之士,如顏師古在為《漢書·司馬相如傳》做注時就說:“凡有道術者皆稱儒”;另一方麵,“儒”又有“術士”之稱,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學者”。《論語》中孔子對子夏曾經說過“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可見當時隻有有知識、有才藝的人才可以被稱作“儒”,其中有君子也有小人。

儒家學派的形成離不開古代的社會教育。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華夏族逐漸形成一係列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儒家學派將其全盤吸收且提升到係統的理論高度,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之間的關係,這就是儒家學派的核心。從古至今,儒家對中國乃至遠東文明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儒家是絕大多數曆史時期中國的官方思想,是自古以來中國的主流意識流派,也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