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有“丞相”一職(1 / 1)

在古代,丞相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

丞相這一官職有著久遠的曆史,早在商周時期便有太宰、尹、太師等官職。不過,這些官職還不具備國家機器中幕僚的性質,隻是為了輔佐天子管理國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相。例如管仲為齊國相,藺相如為趙國相。發展迅速的秦國,首個開創了丞相製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分封,設郡縣,廢諸侯,設官吏,皇帝不再通過宗法親緣關係進行統治,而是組織一套官僚機構,並借助於肱骨大臣輔佐政務。就這樣,丞相作為官製首次被確定下來,隨著封建國家的發展,丞相製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年之久。

丞相製雖被確定,但不同朝代中,丞相的正式官名卻不盡相同,先後出現過宰相、相國、大司徒、中書令、尚書令、參知政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多達幾十種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