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稱皇帝的墳墓為“陵”(1 / 1)

最初將底邊為四邊形的大土山稱為“陵”。封建統治者為表現自己崇高的地位,生前享盡富貴榮耀,就連死後也要盡享哀榮,所以在建造墳墓時不僅占地廣闊,封土也要趕得上山陵之高。由此帝王的墳墓便有了“陵”這一別稱。

大概是從戰國中期開始,帝王墳墓被稱為“陵”,據《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君王墓稱“陵”便是由此開始的。漢朝之後,皇帝的陵墓還有稱號,如漢武帝陵稱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稱為“昭陵”等。

依規定,皇帝的墓可高達九丈,但曆代皇帝的陵墓總是遠超這個高度。不僅如此,皇帝還規定百姓的墳墓要限製在三尺以下,否則就是違法,要接受嚴苛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