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為何成為國家的代稱(1 / 1)

社稷,原指古代的土穀之神。

“社”,即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為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合稱五色土。祭祀時,將五色土覆蓋於壇麵,象征著實際的國土。後來,人們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儀統稱為社。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後稷,是西周初期的農業之神,被尊為五穀之長。

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以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後將二者並祭合稱“社稷”。根據《周禮·考工記》中記載,宗廟設在王宮左側,代表血緣,而社稷壇代表土地設於王宮右側與之相對。所以,社稷逐漸又演變為國家的象征,如《禮記·曲禮下》中記載:“國君死社稷”,就是國君與國家共存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