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說法,而“華夏”一詞便來源於“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可見,衣冠服飾禮儀在我國可謂曆史悠久,意義非凡。
衣冠服飾的重要之處在於它與人的道德修養密不可分,通常人們認為,人的道德水平越高,他的文采儀表、服飾裝扮就應該越發嚴整。
嚴整與潔淨是衣冠服飾最基本的禮儀。《弟子規》中說:“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意思是說,帽子要戴端正,扣子要扣好,襪子要穿平整,鞋帶要係緊。一切穿著以嚴整、端莊為宜。回家後,衣服鞋襪帽子等要保持整潔,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避免髒亂。
對古代男子來說,“冠”的佩戴很重要。古代男子在行冠禮之後,在公開場合都要戴冠。該戴冠而不戴冠就是失禮行為。
衣冠禮儀的重要內容包括:衣冠服飾要適合身份、地位、場合。比如,各級官吏與庶民在衣著服飾上,從式樣、用料到顏色、花紋,都有明顯的區別。不同性別的人穿著也有很大的差異。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男孩要佩戴皮製小囊,女孩則佩戴絲織的囊。另外,古代服飾的顏色有素色與喜色之分。白色、黑色、灰色、藍色通常為素色,紅色中大紅、朱紅、粉紅等為喜色。如果在喜慶場合穿素服,或者在喪葬場所穿大紅喜服,都是失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