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要做爭強好勝的“嘴上英雄”(2 / 2)

世上有一種人,他總是和別人過意不去,當別人每提一件事時,他都會和人家爭論不休。這種人無論走到哪裏,哪裏的人都會回避著他,不願意和他進行深層次的交往。他好像就是一個愛挑毛病的“語言檢查官”,把別人出的小小的鍺誤掛在嘴上,讓別人不好下台這種惡作劇的人在做這種事的時候感到無比的快樂,而帶來的隻是談話者的尷尬和憤怒,沒有人會喜歡這種人的。

有一次,卡耐基參加了一個宴會。宴會上,有人提議一個人講一個笑話活躍氣氛。大家挨個講了起來,笑話令人捧腹,全場人都過得很愉快。最後,輪到卡耐基左邊的一個先生講了。他講了一個幽默故事,然後在結尾的時候引了一句話,意思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那位老生為了證明這句話,還特意提到這是《聖經》上說的。

卡耐基一聽就知道他錯了。他立馬說道:“什麼?出自莎士比亞的書,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先生,你一定弄錯了,我前幾天才特意翻了《聖經》的那一段,我敢打賭,我說的是正確的,一定是出自《聖經》,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把那一段背出來讓你聽聽。怎麼樣?”

那位先生聽了卡耐基的反駁,馬上反唇相譏,說了一大堆話。

卡耐基正想和他反駁,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友——維克多·裏諾在右邊坐著。維克多·裏諾是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對莎土比亞的著作已研究多年,他想他一定會幫他證明白己的話是對的。

卡耐基轉向他說:“維克多,你說說,是不是莎士比亞說的這句話。”

周圍的人也知道維克多對莎士比亞的作品很熟悉,都叫他講個明白。

維克多盯著卡耐基說:“戴爾,是你搞錯了,莎士比亞的著作上沒這句話,這位先生是正確的,《聖經》上確實有這句話。”隨即卡耐基感到維克多在桌下踢了自己一腳。他大感不解,出於禮貌,他向那位先生道了歉。

回家的路上,滿腹疑問的卡耐基向維克多埋怨:“你明知那本來就是莎士比亞說的,你還幫著他說話,真不夠朋友。還讓我不得不向他道歉,真是顛倒黑白了。”維克多一聽,笑了。“李爾王第二幕第一場上,有這句話。可是我可愛的戴爾,我們隻是參加宴會的客人,而你知道嗎,那個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學者。為什麼我要去證明他是錯的。你以為證明了你是對的,那些人和那位先生會喜歡你,認為你學識淵博嗎?不,決不會。為什麼不保留一下他的顏麵呢?為什麼要讓他下不了台呢?他並不需要你的意見,為什麼去和他拾杠?記住,永遠不要和別人正麵衝突。”

是的,永遠不要和別人正麵衝突。天底下隻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法,就是避免爭論。就像避開眼鏡蛇和鼠疫一樣的避開爭論。

爭論帶給別人的絕不是快樂,而是心理上的煩躁。與人爭論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別人,也包括自己。而且,十有八九爭論的結果隻會使雙方都比以前更堅信自己是絕對的正確。

永遠都不要想著在爭論中打倒對方。當你把對方逼得走投無路時,他也會找到一個更好的理由來對付你。你是永遠無法取得真正的勝利的。退一步說,爭出了結果。你輸了,帶來的隻是對自己魯莽行為的悔恨和作死魚般的掙紮,在對方振振有詞的神態中自慚形穢,純粹的自討苦吃。你贏了,你洋洋自得。別人的觀點被你攻擊得幹瘡百孔,體無完膚,那又能說明什麼呢?證明了他的觀點一無是處,又能證明你比他優越,你比他知識更廣博嗎?其實,你大錯特錯了,你不顧別人的尊嚴,讓人家當眾出醜,來滿足你的虛榮,隻會讓其他人瞧不起你。